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日本回流“至正祥和”元青花大器亮相匡时秋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09 11:34:1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元 青花牡丹凤穿莲纹梅瓶 H:44.5cm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2012年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上鼎力推出的“至正祥和”元青花是一件与上海博物馆收藏公认的两件青花梅具有高度相似性的缠枝牡丹纹梅瓶大器。造型丰满,纹饰壮美,呈色鲜丽——官窑重器无疑。

小口折沿、矮颈、丰肩,下腹斜收、近底微张。近五十公分高的器物虽高大沉稳,然而轮廓线条柔和优美,丰满的造型中透出灵秀。器身满绘古朴端庄的六层纹饰带,从肩至底依次为杂宝、凤穿缠枝莲纹、缠枝牡丹纹、卷草纹和覆、仰莲纹,每层纹饰带之间以两道弦纹间隔,肩部展翅欲飞的凤纹和腹部肥厚的莲纹绘画最为精到,正、侧莲纹姿态各异,好似在风中旋转摇曳,画面不仅层次分明,定睛之处,清澈深沉之感盈于滟滟蓝紫,于秼丽处见鲜“活”。

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相较国产青料的灰蓝色调,色感更为细腻饱满,色阶变化也是浓淡相宜,宝石蓝色的线面勾勒是此件缠枝牡丹纹梅瓶为元青花进口青料所造的最佳佐证;铁锈斑深入胎骨,析晶自然,正是是极受收藏界追捧的典型“至正型”元青花大器。同样器物也见于上海博物馆的两件藏品(上海博物馆:《幽兰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图11、图12),与之相比,此件拍品发色更为浓艳,画面看似更为繁缛,实则熠耀密丽;从细部笔法、笔意看,三件梅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很可能是拥有同一稿本作坊,甚至同一工匠所制。类似青花梅瓶大器残片曾在景德镇珠山等地出土,因此,学者多认为此类器物应是元代官窑——浮梁瓷局的产品。

元青花盛行于元代晚期,大概有二代人左右的烧造时间,因此,出现类似作品的情况并非孤例。如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的云肩云龙纹罐(上海博物馆:《幽兰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图47)与天津博物馆藏的缠枝牡丹纹兽耳罐,在器物造型和纹饰布局上如出一辙,只是前者下腹为云龙纹,后者下腹为缠枝牡丹纹;再比如上海博物馆藏的缠枝牡丹纹罐(上海博物馆:《幽兰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图7)与山西博物院藏的缠枝牡丹纹罐在器物造型和装饰题材上几乎完全相同。此件拍品与上博藏的两件梅瓶,又为元青花的这种生产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这件梅瓶体形硕大而厚重,造型丰满。青料使用了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成色鲜艳、明快,经常伴有铁锈斑。大面积使用复杂组合的装饰纹样,是美国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学者波普博士(Dr. Pope,JA)指出的盛行于14世纪中期,即元代晚期的“至正型”元青花。与公认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青花梅瓶的高度相似性,更证明其毋庸置疑的可靠性,必将成为收藏界瞩目的“至正型”元青花大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