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拍卖行vs.私人洽购:试探艺术交易之未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09 11:35:09 | 文章来源: 艺讯中国

 
佳士得在纽约的私人洽购空间

若想了解“私人洽购(private sales)”业务如何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登堂入室,揽玉收金,请乘电梯来到纽约美国大道(Avenue of the Americas)1230号20层,佳士得私人洽购办公室和展厅。

四壁洁白,地板光亮,家具优雅,不啻交易之宝地。此地无所不可买卖,从钻石到5000万美元的毕加索大作。

几年前,这里还空空如也,常来光顾拍卖预展的人会记得这里曾在2006年作为唐纳德·贾德基金会(Judd Foundation)20余件雕塑佳作的展场,这些作品后来在拍场的总成交额达2400万美元。2008年5月,佳士得将其刚刚买下的鹿腿画廊(Haunch of Venison)搬到这个空间。

私人洽购最宜人之处,在于审慎考虑之可能,个人交易之细节鲜为人知。嗯,公开的总体数据非常给力。如今私人洽购约占佳士得所有部门总交易额的10%,今年年初至6月,私人洽购的交易额共计6.615亿美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53%。

作为上市公司,苏富比不得不公开更多细节,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显示,私人洽购总交易额达1.867亿美元,这较去年同期增长达78.6%之高。看来,私人洽购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虽说拍卖行一直涉足私人洽购业务,我们如今所见却无异于一场关于艺术如何买与卖的革命。拍卖行在各个层面上与商家展开竞争,从头条新闻中的高价绘画,到在线艺术市场中相对价廉的作品,再到策展人打包的卖钱展览。苏富比的私人洽购部甚至还有钻石珠宝专线。

为客户(买家、卖家皆然)提供更多销售渠道,打造更好的生意经。拍卖行有国际化的员工,当然要用其发生影响。有些藏家喜欢私人洽购,因为拍卖的收费结构令人头疼,还有些藏家只是喜欢私人洽购的私密感,还有审慎判断的空间。

对拍卖行来说,私人洽购的好处不仅仅是使它们能参与到更多的交易之中,还可能使它们在卖家和藏家之间建立起私人化的关系,使拍卖行能保持对热门珍品的追踪。两年前,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部门全球主席Brett Gorvy为一位瑞士藏家出手安迪·沃霍尔的1962年作品《自由女神》牵线搭桥,使其花落一位美国藏家之手。如今,这位美国藏家又准备将其卖掉,Brett Gorvy便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其纳入纽约佳士得下月拍卖的精华拍品之中。

这便清楚得很了,拍卖行无疑不是明日黄花。卖家们仍去拍卖行,相信将作品送拍可卖到最好的价钱,使利润最大化——他们常常是对的。但,一家拍卖行每年能做多少场拍卖终究有限,私人洽购却永无止境,需要个养眼的展厅和几位员工而已。

随着实力的增强,拍卖行也面对更多挑战。画廊仍将主导当代艺术的一级市场,在艺术家生涯扶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两方巨头都正与自己过去的雇员竞争着,比如Connery, Pissarro, Seydoux这些风头正劲的新公司中的合伙人。最终的赢家将是那些客户们,他们如今在这场游戏中拥有更多选择。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