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彼特·诺顿:由心而发 大胆收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09 10:42:07 | 文章来源: 顶层


Peter Norton

关注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人都知道,First Open是专门推出那些新晋艺术家作品、或是著名艺术家的非典型作品的平台。挑选45件藏品参与此次拍卖,非常符合彼特.诺顿的风格。因为他就是一位对年轻艺术家有真诚热情和责任感的收藏家。

出于对他本人魅力和藏品质量的认可,诺顿专拍特别受到买家青睐。这一点,在去年11月诺顿藏品第一部分的拍卖中,表现更为明显。当时,60件拍品共取得3020万美元的佳绩,是预估价格的两倍,并创下15位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新纪录。其中26件夜场拍品100%售出,总成交额高达2680万美元,轻易地突破了1590万美元的估价上限。在夜场“白手套”拍卖后,诺顿的另外34件珍藏则在第二天推出的日场拍卖上,乘胜追击,亦取得340万美元的战绩。

特别让人欣慰的是,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大部分是诺顿在他们最初入行时就开始长期支持的那批“原始股”。当年的青涩面孔,如今大多已是国际艺坛的领军人物,譬如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吉姆.霍奇斯(Jim Hodges),村上隆,奈良美智,徐道获(韩国),弗莱德.托马塞利(Fred Tomaselli),卡拉.沃克(Kara Walker)和克里斯托弗.沃尔(Christopher Wool)等。

 
托马塞利《无题(逐)》 165万美元 2011年11月8日

对于一位先锋收藏家来说,看着自己早年慧眼识珠、点滴支持的艺术家们一个个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份欣慰和满足,或许很是令人着迷。这非比寻常的成就感,已远远超过艺术品升值所带来的财富快感。而在建立收藏的过程中,从一件件作品里得到的乐趣与共鸣,也远非金钱所能企及。目前的这两部分拍卖,可以说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让观众得以一窥这位收藏家的智慧与善意。

努力寻求过自己精神归宿的彼特.诺顿,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对一切好奇,却又敏感机智地接受了成长中的无奈与讽刺。他试图在艺术作品中找回色彩鲜艳的玩偶,哪怕是借此来慰藉和提醒自己保留一个天真的眼神。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的《西红柿头(绿衣)》,一个真人大小的看似儿童玩具的作品,尤为能代表诺顿的品味。麦卡锡用取材于电视的卡通形象来反讽所谓伟大艺术家的神秘性,以及对男性英雄主义毫不保留的攻击。他的玩偶不是拯救心灵的萨满法师,而是笑看一切的小丑。

颇具禅意的作品,则有吉姆.霍奇斯采用生活中的现成物料作为创作素材的作品。这些“脆弱而美丽”的作品在拍场大放异彩。创作于1998年的《折叠(成更宽阔的世界)》,是一件镶于帆布上的可折叠双连镜。闪烁的似马赛克般的镜面有四平米多,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在不同的观者投视下产生不同的反射。艺术家把折叠镜这样简单的物料塑造成如诗般的美丽物品,既显得不堪一击,也同时充满力量。另一件则是1995年创作的《从我们这边》,由丝绢花和亮片缝制而成,看上去是一大片的绚烂,让观者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想象。同类作品《这里是我们将来的住地》,也是如此的美丽而单薄,一阵风袭来,就会被吹走。吉姆.霍奇斯创作出一系列探讨脆弱、时间性、爱情和死亡等议题的作品,巧妙表达着物质与精神世界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统一。

吉姆. 奇斯《折叠(成更宽阔的世界)》78.25万美元 Jim Hodges 2011年11月8日

徐道获《桌子》12.25 万美元 2011年11月8日

在诺顿的收藏名单中,托马塞利也备受关注。他2000年的双联画《无题(逐)》,是去年专拍的封面作品,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由树叶、药片、昆虫、蘑菇和印刷纸拼贴在板上而成,以165万美元的纪录价格成交。此次3月拍卖,他的《多处风景》,由糖精、亚克力、蜡笔和树脂绘于板上,27万美元售出。

诺顿收藏中还有相当一批女性主义、黑人艺术等题材的作品。不知这样的眼光,是否和彼特.诺顿的前妻、同为艺术收藏家的艾琳.哈里斯(Eileen Harris)是黑人女性有关。在他们的艺术收藏中,从来不缺乏女艺术家的芳名。比如,出生于黎巴嫩的女艺术家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拓展了极简主义理性的形式语言;其透明玻璃雕塑《静默》以47万美元创下艺术家本人最高拍卖纪录。而上次夜场上尺寸最大的作品,正是来自非洲裔美国女艺术家卡拉.沃克的《“非”洲(African't)》,由二十五张剪纸剪影组成,华丽壮观,好像一个充满民间传说、历史小说、电影、卡通及旧广告等典型影像的梦幻森林。

潮流缔造者

这些多姿多彩的作品,折射出诺顿的前瞻视野和大胆精神,为当代新兴艺术市场的新藏家们做出了生动的展示。正如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部主席暨国际总监布雷特.戈维(BrettGorvy)所说:“彼特.诺顿收藏既出色又具争议性,展现当代艺术收藏的真实目光。”

彼特.诺顿则这样描述自己的喜好:“一般最吸引我的是一些蕴含意义的艺术品,而非枯燥的概念。对我来说,最理想的艺术品背后应蕴藏想法与意念,并具备丰富的视觉内容,使之也能吸引那些未能领略个中真谛的观众。我还比较喜欢立体创作,因为这些作品较贴近现实世界。我更喜欢从早期就开始购买艺术家的作品,这不仅是出于支持、鼓励或给予他们信心,还会有助推动同时期其他艺术家的创作。此外,我也喜欢反映非主流背景的作品,例如女性主义、黑人和西班牙裔及亚洲艺术。”

保罗. 麦卡锡《西红柿头(绿衣)》456.25 万美元 Paul McCarthy 2011年11月8日

吉姆. 霍奇斯《从我们这边》114.25 万美元 2011 年11月8日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