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汉代玉凳折射艺术品市场零监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9 14:15:10 | 文章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造假泛滥,源于监管之失。与其他市场相比,国内艺术品市场可以算得上是“零监管”的市场,多年来一直放任自流,“作假不专业”的“汉代玉凳”就是对监管的嘲讽,当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到了重典治乱的时候了。

春节期间,除去红红火火的过年新闻,一条“天价汉代玉凳”在贴吧、微博等网民聚集地引发热议。这套“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拍出了2.2亿元,成为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但很多网友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

不用专家从“汉代礼制、贵族文化特点和服饰要求”等专业角度提出质疑,单凭一般的历史常识,网友们就已经戳穿了天价汉玉凳的画皮。汉代连凳子还没发明出来,所谓的“汉代玉凳”难道是穿越而来?然而,恰恰是这套被网友嘲笑为“作假不专业”的玉器,依旧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并最终拍出了令人瞠目的天价。

近年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实则暗影重重。一些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其背后不同程度存在欺诈、自我炒作、洗钱行贿、贪污等不法行为。一些专家为了牟利不惜指鹿为马,违心作假鉴定;一些书画作者自卖自买,幕后雇“托儿”进行炒作,抬高二次拍卖流通的参考价;有的行贿者鼓动受贿者送拍赝品,然后当真品拍得高价,从而把黑钱洗白、完成行贿……

诚然,收藏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但假鉴定、假拍卖已经不单是艺术品收藏界的“风花雪月”,而是成为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一颗毒瘤。去年曝光的“金缕玉衣”就是例证。5位顶级鉴定专家仅仅是围着“金缕玉衣”绕了几圈,就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 24亿元天价评估,建设银行某支行轻信骗子的经济实力,为其违规提供资金,最终损失5.4亿元。

造假泛滥,源于法律之失。《文物保护法》中并未规定文物鉴定过程中哪个环节应负有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导致某些专家敢于为赝品开出真品鉴定;《拍卖法》中关于“拍卖人只要在拍前声明不保证拍品真伪,便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更是成为部分拍卖行“知假拍假”的“护身符”。造假泛滥,更是监管之殇。与其他市场相比,国内艺术品市场可以算得上是“零监管”的市场,多年来一直放任自流,几乎从未见处罚过一家违规、欺诈、拍假的拍卖公司和工作人员。

如今,“作假不专业”的“汉代玉凳”是对监管的嘲讽,监管有多无力,作假就有多猖狂。艺术品市场已经到了重典治乱的时候了。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堵塞拍卖行和专家恶意欺诈,虚假宣传的漏洞;同时,修复监管缺失环节,明确文化、工商、司法等部门的职责,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知假拍假、洗钱犯罪施以重拳。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