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厦门拍卖意外遇冷 本月拍卖会多遭滑铁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2 08:40:45 | 文章来源: 厦门网-厦门商报

原本火爆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眼下意外遇冷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此前厦门艺术品拍卖掀起过一阵“热潮”,令不少拍卖行人士直呼“春天”来了。因此,5家拍卖行集中在12月发力,期待收获更多“红包”。但事与愿违,记者昨日获悉,眼下艺术品拍卖市场意外遇冷,5场拍卖会半数遭滑铁卢。

蔡铭超也不管用了

“这个月,我参加的几场拍卖会都很冷。”前两天刚刚参加完我市某场艺术品拍卖会的商家陈先生昨日告诉记者,今年12月我市举办的多场艺术品拍卖会,目前多数已结束,但从结果来看,大多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记者了解到,欣和书画专场艺术品拍卖会已于12月11日结束,这场由蔡铭超参与主办的拍卖会遭遇了滑铁卢。据现场一位商家透露,全场200多件拍品,超过半数流拍;12月17日结束的一场字画拍卖会,成交率也仅达50%左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上个月,一场号称厦门史上“规模最大”的字画拍卖会,成交率超过九成。而今年10月份由厦门定佳主办的“唯真唯美”字画拍卖会,也以超过80%的成交率圆满结束。“前段时间厦门艺术品拍卖市场连续火爆,抬高了市场整体价位,也导致有些委托方调高委托价。”定佳拍卖行总经理廖红燕透露,正因为期望太高,失望也越大。“这么多场拍卖会失利,让人大跌眼镜。”

年底老板很缺钱?

在业界看来,导致这种“过山车”行情出现的原因,首先是组织经验不足。“这主要是指蔡铭超主办的那场拍卖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是首次涉足字画拍卖会,蔡铭超显得经验不足———这场拍卖会仅靠几个委托方撑起,客户积累得也不够,才导致最后惨淡收场。

廖红燕认为,往年年底举办艺术品拍卖会,主要是为了迎合年底的礼品市场。“不少商人购买艺术品字画,多作为年底送礼之用。”廖红燕说,这其中,房地产开发商占了“大头”。据廖红燕介绍,此前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开发商数量占了10%以上,所买拍品数量则占20%以上,且多是高端拍品。

反观今年,参加拍卖会且出手买的开发商数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今年年底,很多开发商手上都没钱了。”廖红燕说,譬如我市某知名商业城的老板,之前是拍卖会常客,“今年却连500万元也要到处借,没心思来参加拍卖会了。”

伯雅的总经理刘裕平也透露,年底艺术品拍卖会扎堆举行,市场份额被严重分割,也导致分摊到每场拍卖会上的购买力明显减弱。此外,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此前持续影响的“假拍”和“拍假”新闻,也困扰着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据业界透露,若眼下大环境持续,明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或将迎来更冷的“冬季”。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