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2011年的艺校生们 美院毕业,直通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22 10:31:47 | 文章来源: 《新周刊》

读历史的不一定想做陈寅恪,读数学的不一定想做陈景润,但读艺术的,一定想做达明·赫斯特。

艺术市场的狂飙,发掘艺术新星的热情,让毕业展不仅是美院的内部活动,还演变成社会焦点。2011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拿出央美美术馆全部四层展厅,呈现118位毕业生优秀获奖作品,今日美术馆也启动了主体展厅,举办“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今日美术馆的大学生提名展则始于2006年,今年的提名展之外,还挑选了前五年提名展中表现优异的21位艺术家,组成“展·望:青涩创想五年回顾”。

毕业展上,最易看到和指导老师风格相似的作品,是刘小东还是陈文骥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得出。在今日美术馆提名展中,也能看到很多对名作和成功艺术家的模仿。但好作品还是会不时跳出来,不一样的面貌最能打动人。

作品就是名片

毕业创作代表着艺术生大学四年的积累。中央美院特意为“千里之行”展览制作了画册,画册最后还附上每位参展学生的邮箱。周鑫和孙帅是前两次“千里之行”的参展艺术家,周鑫说有些画廊通过画册联系到他,孙帅也说“有好些个人和公司找我探讨作品,还有些正在合作的项目”。

中央美院版画系张晓辉的毕业创作几乎是展览中尺度最小的作品,但是小而精。31本画册组成的《合唱团》,装订了他大一到大四的手绘小品。每本风格均不同,有的抽象,有的写实,但都一样率性随意。

作品获一等奖后,找张晓辉的人很多。有人还问:你的作品前面怎么不留一张名片?这位1987年出生的年轻男孩沉静地说:“这是我对外界的态度,我没打算卖,当然要买我也不拒绝。”

央美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李振威的毕业创作《无体·逝》,在毕业展的大部分写实油画中显得很前卫:一幅画上没任何直观形象,只有十万个红色的点。密密麻麻的红点高高低低,它们像机器的代码,但又鲜活得像人的生命。艺术家孟禄丁用机器画抽象画,而李振威的创作则是繁复的手工劳作,“一幅画创作三个月,每天点到很晚。点错了,还要重新来。高度、形状、方向、小尾巴朝向,每个点都经过思考”。

李振威的画在毕业展中显得成熟,跟他三年前就开始做毕业创作有关。他一直在思考油画语言,试图找到自己的言说方式。当他完成毕业创作的最后一点时,指导老师说:“我感受到了,你的作品我很满意。”

“千里之行”展出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就把壁画系赵小棵的毕业创作《异闻》和《入》搬到了演播室。而在美术馆展厅中,很多人在这两件一等奖作品前笑出声来。赵小棵在6.5米的《山海经》长卷中,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电器变成精怪。

收藏潜力股

中央美院教授赵力说:“有意投资和收藏当代艺术作品者可以从美术院校毕业生的作品开始关注,从中选出有潜力的毕业生。一般3年到5年后,他们的作品就能获得市场认可,作品的市场价格也会稳步上升。”赵力认为若对这些作品长期跟踪收藏,慢慢发现其价值,不仅培养了年轻艺术家,也是一种颇具远见的长线投资。

前些年,川军在拍卖市场连连获胜,北京、台湾甚至国外的藏家、画廊蜂拥到狭窄的黄桷坪,在四川美院毕业展中淘宝。有了今日美术馆提名展和央美“千里之行”优秀作品展后,画廊和藏家不用远行,就能挑中潜力股。

艺术家马永强2007年在央美版画系读研时,参加今日美术馆大学生提名展,油画《神化——鸡冠花系列》获银奖,并被今日美术馆收藏。“帮助还是挺大的。”马永强说,签约他的画廊正是在展览上看到鸡冠花系列,留下深刻印象。加之导师也推荐过他,画廊主展览后立即找到他。

艺术家周洁就是因为参加“千里之行”展,作品被澳大利亚悉尼美术馆收藏。不仅是获奖作品抢手,2010年央美毕业展上,没有得到院方评审委员会认可的超大“变形金刚”也被买走,至今放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个小广场上。

实际上,中央美院美术馆每年也要收藏毕业生作品。馆长王璜生说:“以前收藏得比较晚,被外面的藏家收藏了。今年评奖前就开始收藏,但预定得晚的十几件已被外面画廊、藏家定走。”

央美美术馆也想收藏李振威的画,但在6月油画系毕业展中,有藏家当时就看好了他的画,有两幅画都以很高的价格被私人藏家买走。“我也挺抱歉的。”李振威说。

最理想是边教书边画画

美院教师很清楚:学生很难个个都成为艺术家。中国美院副教授邱志杰就对学生说过:“你们不见得一定要去做摆在美术馆里的艺术,你可以去开出租车,开饭馆,开一个超市,做什么都可以。”

尽管谁也不能保证艺术一定就能改变人生,可每一个接受过艺术训练的学生,都想当艺术家。这次“展·望:青涩创想五年回顾”展中21位曾经的毕业生,如今要么是职业艺术家,要么在各大美院继续读研。

与提名展相比,“展·望:青涩创想五年回顾”的作品已褪去青涩。马永强的《飞沙系列之13》在展览中比较打眼。4年过去,马永强从学生蜕变为独立艺术家,不仅艺术和经济独立,还在沙画系列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

本科毕业的李振威正忙着在北京艺术区寻觅工作室,以赶紧把20幅左右的作品方案呈现出来。“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很早就没有工作了。大学期间虽然也得了奖学金,也卖了画,还是比较困难。钱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重要。”

李振威说现在的作品正是很多东西融合在一起才出现的效果。一个正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英国教授看了他的画后说:“他已经不需要再上学了,只需要画画。”指导老师也建议李振威:“毕竟得了一等奖,冒了一下尖,跟以往的东西不一样,应该出去闯两年,先画两年画,再决定出国还是考研。”

同样本科毕业的张晓辉正惬意地在老家过暑假,因为他顺利被保送为央美版画系研究生,导师是苏新平和康剑飞。他是本科工作室中唯一一个读研的。“同学们绝大多数还是考虑考研,有的工作没有特别合适的,有的确实比较迷茫,希望能在专业领域找个好的工作。很多人都受不了朝九晚五上班,要么深造要么当艺术家。”张晓辉说。

张晓辉和画廊有合作,但没有签约。他说:“我跟画廊打交道,发现画廊喜欢形象比较明显的作品,因为大众接受快一些。”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李振威的抽象画的境遇:“找我的有美术馆也有博物馆以及策展人,就是没有画廊。”

对美院毕业生而言,朝九晚五坐班会丧失创作的激情和空间,而职业艺术家又会有风险。如果非要工作,最理想的是在高校边教书边画画。张晓辉的打算就是读研后有机会找个大学任教。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