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国艺术市场目前的状态与发展路径,势必与西方不同,我们认为也不需要拘泥于西方怎样我们一定也要怎样。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不均衡的现象,是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自然发展的结果,但这种现象应该是阶段性的,在未来的若干年后,待市场各要素逐步成熟之后会自然消失。与国外的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发出感叹"Crazy!"或"Unbelievable!",他们所感叹的不是别的,而正是中国艺术市场所发生的事情。
可能是由于做投资的关系,我们对数字特别敏感,在6月瑞士巴塞尔艺博会上,我们关注到一组数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在意,那就是在这个世界级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共有300家画廊参展,来自中国的画廊只有2家,占参展总数不足1%,而艺术的传统强国美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有73家、31家和23家参展(详情请看下图)。
第42届瑞士巴塞尔参展画廊分布比例
单单看这个数字似乎没感觉,但如果联想到另外一个数字,就是全球著名艺术数据提供商Artprice发布的《2010年全球艺术市场趋势报告》中所披露的,中国拍卖市场的成交金额在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占33%的市场份额。
在艺术市场中,我们通常把画廊和艺术博览会称之为一级市场,把拍卖行称之为二级市场。在西方成熟市场,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是艺术市场的核心,并且一级和二级市场有明显的分界,有明确的市场规则,比如拍卖行征件必须是画廊或者是藏家,而不能直接对艺术家。拍卖市场相对一级市场而言,是更高端、更细分、更小众的市场,所以我们看西方国家的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数据,相对比较匹配,或者呈现一级市场大于拍卖市场的状况(见下表)。
2010年西方国家博览会、拍卖比较图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巴塞尔数据不能代表西方一级市场的全部,我们认为巴塞尔艺博会,做为西方艺术市场的顶级博览会之一,能够参加的画廊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视为一级市场的浓缩,我们暂可忽略具体数字上的差异,仅为揭示一种状况或现象。所以西方人对中国有那么大的拍卖成交额,却有相当弱小的一级市场的状况,相当的不理解,甚至认为不合理。
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种状况,到底合理不合理呢?我们认为:存在即有合理性。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成现在这副模样,是有其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不能一概而论,用别人的鞋来套自己的脚。首先从宏观上,中国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不是一路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目前西方主流艺术市场属于英美体系,而中国拍卖市场中主力是中国传统艺术品,如书画、瓷杂、玉器、家具等,这些艺术品大多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范畴,目前还少有中华文化体系以外的参与进来,换句话说,至少10年里,还属于我们自娱自乐的品种。其次,在市场机制上也有历史的因素,从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30多年间,除了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以及各省市的文物商店姑且有画廊的角色之外,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画廊存在。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虽然陆续有画廊成立并运营,到现在也仅仅不到30年的时间,所以中国的画廊不论从实力、经验、经营者心态、资源等方方面面,都无法与西方动辄上百年历史的画廊相提并论。第三,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风尚也有一定关系,因为国人爱面子,国人认为拍卖行比画廊高级,在拍卖行买东西比较有面,能够更加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甚至有“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心理,“达芬奇家具”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第四,拍卖行的高价比较能吸引眼球,媒体的宣传也广泛而快速,致使有实力的人直奔拍卖行,而不是画廊,因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艺术家,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代理画廊,拍卖行就是他们的销售代理。
以上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中国艺术市场目前的状态与发展路径,势必与西方不同,我们认为也不需要拘泥于西方怎样我们一定也要怎样。但从另一方面,如果30-50年之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可能会逐步向西方的市场机制靠拢,因为到那时,70后、80后甚至2000后艺术家将陆续成为拍卖市场主体,这些艺术家都是从一级市场走出来的,并且画廊和藏家也会更加成熟。所以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不均衡的现象,是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自然发展的结果,但这种现象应该是阶段性的,在未来的若干年后,待市场各要素逐步成熟之后会自然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