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艺术品圈里的“金融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6-27 13:28:08 | 文章来源: 经济观察报

盛宴还是泡沫?

5月22日,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中国嘉德2011春拍以8800万起拍后,经过逾半小时激烈竞价,最终一位场内藏家以4.255亿竞得,这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幅作品的卖家实际上就是在前年以500万竞拍得到的《松柏高立图》,在去年又以1000多万买下了《篆书四言联》,总成本不超过2000万,而转过年来就卖出了4个亿的高价,增值20多倍。

“这已经成为近期圈子里的一个神话,它刺激着人们越来越疯狂的投入其中。你看现在各个拍卖会上,哪一次不是熙熙攘攘的,而且人人都能举牌。”该人士称。

这并不是唯一的神话。

就在最近被叫停的天津文交所里,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从原来市场估值的600万元与500万元,在29个交易日内,市值一度飙到亿元以上,最高时涨幅达17倍之多。

尽管这样的故事太富戏剧性,但是投资者们希望借助艺术品疯狂赚钱的想法可见一斑。

实际上,在艺术圈里流传已久的一种逻辑就是,目前国际上的一线画家例如毕加索、莫奈的作品大多都在1亿美金的价值左右,中国的大画家作品也应该值这么多,甚至可以更高。

不过,随着近年来金融资本的大规模介入,艺术品市场整体上涨的逻辑实现或许依然指日可待。

甘学军告诉记者,现在正是中国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期,估计还能持续5年,5年之内,中国的艺术品将达到10亿元时代。

尽管前景如此诱人,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也更尤为吓人,尤其是当金融资本涌入之后,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客是否会成为艺术品价格的不稳定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突然出现一轮杀跌。岳敏君、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业内戏称F4)的作品在此前两年从100万、200万上升到5000万、7000万,翻了五六十倍,但是2008年之后价格突然出现急跌。

甘学军告诉记者,这次大跌实际上就集中反映了艺术品投资很大的风险性:无法分割,变现能力差。“这些当代艺术品泡沫的形成主要是国际资本的运作推手。不过泡沫破灭还是很说明问题——资本的介入不能太盲目,艺术品单体的体量小,承载不了太多资本,现在超乎寻常的增长速度是不正常的。”他说。“艺术品投资产品的风险性非常大,并不适合所有的投资人。”吴志凌说。“艺术品的投资人,一是要有文化修养,二要有经济能力,第三点,更重要的,是要有风险的认识能力和承担能力。”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指出,大量金融豪客的介入也带给整个市场过多投机氛围。

一位拍卖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私募基金全部都是短线交易,囤货、炒高价格、再甩货……和股票操作一样。这种抬价行为抬高了门槛,让本来想要进行收藏的爱好者无法介入到其中。“做艺术投资和做艺术收藏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真正的藏家不会考虑艺术品卖掉之后会有多少的获利,只是因为喜欢而收藏,他的购买是在美学基础上,而不是在获利的基础上。而对于艺术品投资,目的就是要赚钱,而不是出于喜爱。我担心大规模的金融投资进入这个市场会挤出很多藏家。”他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