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上海涵古轩首届大型中国书画拍卖会三月开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23 17:31:53 | 文章来源: 文物天地

齐白石《秋收图》

弘一法师《魏碑四言联》
 

2010年秋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场景犹在人们眼前浮动,而2011年春季拍卖的大幕又将徐徐开启。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春风拂面,万物萌发。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时刻,上海涵古轩拍卖有限公司即将于3月30日举行首场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从海内外征集遴选出的500多件书画精品,将一一呈现。

涵古轩首场拍卖古代书画不乏精品,征集到两件宋高宗赵构御书和一件元代大儒许衡的书迹。高宗御笔《文章继世》与《徐处仁像赞》书于白麻纸,四周印有龙纹边框,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三月御书赐与徐度一家,至今已历近千年,纸极疲敝,墨透纸背。许衡为徐氏宗谱所作后序一篇,署年款咸淳七年十一月,即公元1271年。许衡为元代大儒,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嗜学如饥,宋末任相职,宋亡降元,世祖时官至平章政事、集贤院大学士,逝后赠司徒,谥文正。工书,遵颜真卿。

董其昌《马鞍山色图》堪称巨迹。作为集宋元之大成为有清一代画风开导的书画大师,其作品融合了董源的滋润、赵孟頫的秀雅、黄公望的浑朴、倪瓒的萧疏,在博采众家之上自成一脉。《马鞍山色图》绘于绫本上,远景峰峦兀立,层云缭绕;中景沟谷纵横,林木葱郁;近景古木参天,茅舍隐现;描绘江南秀润风光。体现出董其昌秀朗明润的笔墨风格和葱郁苍茫的山水画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另一件华岩《田居胜乐图》是其最具特色的社会风俗画。

近现代书画作品量大,买家受众广,一直是拍场上的大宗。涵古轩此次拍卖也不例外,近现代作品有众多亮点可让人注目,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黄宾虹等大家作品精彩纷呈。张大千《拜石图》是76岁时为台湾石友崐峰先生所作。《古柏图》系徐悲鸿先生上世纪40年代初所作,以奔放的笔墨表现古柏之苍劲郁勃姿态,正是其美术理论和思想的极佳体现。《蕉荫觅食图》为徐悲鸿1937年盛暑所作,是大师禽鸟画的代表作品。傅抱石《关河一望萧瑟》、《湖山论道图》均为寓居重庆时期作品,一繁一简,小中见大,雄浑大气。其他尚有李可染、潘天寿、陆俨少、程十髮、唐云等大师名家的佳作。

名人书法也是本场拍卖的一大特色。晚清至民国初年在书法艺术史上是又一座高峰。林佶、伊秉绶、林则徐、沈葆桢、梁章钜、严复、郑孝胥等都是福建先贤,他们的书作或碑或帖、或临古融己、或古拙博大、或以势取胜,交相辉映,颇有可观处。孙中山《天下为公》、《博爱》两幅书作值得关注;于右任《心经》六屏流露出佛法的澄明心境;《长春园》横幅是于右任晚年书法佳作。此外还有曾国藩、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李宗仁、谢无量等众多名家书法作品。

弘一法师的书法早期受民国初期书写篆隶和北碑风气的影响,脱胎魏碑,笔势开张,凝重厚实,点画方折劲健,线条富有质感和力度;皈依佛门后则自成一体,书风超脱宁静,不激不厉,心平气和,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金石大寿、欢乐永年”联是他1915年为好友、著名实业家穆藕初所作,逾五尺大对,全以魏碑出之,转折提顿分明,端朴古茂,妍丽多姿,为弘一早年书法中的佳作。《血书佛号》是法师在1936年57岁时掩关于日光岩时期刺血敬书的佛号“南无日光遍照普萨”所书;《华严经句》是1938年法师59岁时为慧香居士所作。此外还有弘一法师书札多件。此次在涵古轩首拍面世的《太虚自传手稿》共计55页,原为法师皈依弟子蔡吉堂先生所藏,书写流畅,清刚文雅之气袭人。

《周母姜太夫人寿庆诗书画册》共计95开,缘起于1944年戴传贤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周力行的母亲寿庆缮写一卷心经,其后1951-1968年间又经40余位名人题跋;张大千绘大士像于册首;国民党领袖、元老、军政要员蒋介石、宋美龄、于右任、孙科、张道藩等题咏;渡海赴台书画名家溥心畬、黄君璧等染翰;著名学者胡适、文学家林语堂书藻。众多名人手泽集聚,诗、书、画交辉并美,为难得一遇之珍品。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盛,为全球所瞩目,给关注它的人们带来的信心和热情随之倍增。上海涵古轩作为新成立的拍卖公司,一直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本着“求真”、“诚挚”、“守信”的原则去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组织少而精的拍卖会,力争给广大藏家、爱好者带来享受文化艺术的快乐体验,创出自身特色。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