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刘益谦:亿元时代不只有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05 16:06:20 | 文章来源: 新京报

刘益谦和他的妻子王薇是收藏界的一对搭档,
他们联手在中国收藏界掀起了一场艺术品的亿元大战
 

自去年开始,中国书画作品一路飙升到了亿元时代。作为这个亿元时代的助推者,藏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上海顶级藏家刘益谦就是这样一位。刘益谦是谁?他是草根财富英雄。刘益谦早年炒卖国库券、认购证、法人股,现在参与定向增发。现在他的公司业务跨越证券、财产与人寿保险、房地产、新能源等多领域。然而这位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排名204位,身家为48亿元的“大财主”被大家所认识却是因为他疯狂的收藏———3.08亿的王羲之《平安帖》、1.69亿的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全是被他买入。去年12月份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刘益谦、王薇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大展”中,刘益谦收藏的豪华阵容露出了部分真容,有60余幅古代至近现代书画作品,其中宋画两件,元代书画五件。现在刘益谦正在忙着筹建自己的私人博物馆———龙博物馆,这个以8000多平米为规划基础的博物馆计划在2012年开馆,他们已经计划好每年以500万的资金来运作。 谈收藏机缘 介入收藏非常偶然

1993年,嘉德拍卖成立后举行首次艺术品拍卖会。刘益谦前往观战,捕获了两幅字画,从此开始其收藏生涯。多年来,刘益谦斥巨资从各大拍卖公司购得很多书画精品。

新京报:我看到有报道说你是稀里糊涂地跨入艺术品收藏领域。1993年你到北京和朋友参加嘉德拍卖成立后举行的首次艺术品拍卖会,你的一个朋友花了18万拍下两幅字画,最后却让你埋单?

刘益谦:其实是我自己拍的。嘉德刚刚成立的那场拍卖会,我买了一张郭沫若的书法花了7万元,花了11万买了一张李可染的画。也没有人跟我说真假,我只是知道这两个人有名。

新京报:你从事的是金融、股票行业,去拍卖公司竞拍艺术品的原因是什么?

刘益谦: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对新鲜事物都感兴趣。那会儿改革开放了,兴起了拍卖业。这是一个新兴市场,我自然关注并参加了。慢慢地在这个行业内认识了专家,对艺术的好坏逐渐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主见。 新京报:从事收藏这么多年,你的心得是什么?

刘益谦:作为收藏者去拍卖场拍卖东西,第一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全部听别人也不行,因为也会被人骗。同时,对于有些东西你也要征求这个行业眼光比较好的人。

新京报:你收藏体系中有古董也有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你们夫妻俩的收藏展,此次展出的60余幅作品占据了你所藏书画的多少比例?

刘益谦:因为保利艺术博物馆场地所限,这次只是展出了一部分。

新京报: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内收藏更多的是资本追逐的游戏。买家更多地将其视为身份的象征或者是一种理财工具,投机成分很大,这两方面的原因在你那儿有吗?

刘益谦:你不能这么简单地来看收藏。从古到今,任何时候都有收藏。收藏艺术品也是要考虑升值的,否则就不会有收藏。收藏不仅能带来文化的乐趣,还有投资的乐趣。这中间一个是艺术的价值,一个是艺术升值的价值。收藏具备理财的功能。收藏就是需要得到价值的认同。如果得不到价值的认同,没有社会的认同,全世界是没有人会去玩收藏的。是不是精品,你很难拿出其他标准来衡量,只能拿价值来衡量。如果说是按照年代来衡量,那你还不如去收藏一块石头,石头还经过上万年的演化呢。

当然,目前艺术品市场多少还带一点投机,这是艺术品市场的一种现状。在参与市场过程中,不管是投机或投资,关键的是要用一种投资的心态去进行投机,如果用投机的心态去做投资,肯定是不对的。

谈亿元时代 有钱人开始热爱艺术

2009年10月17日中贸圣佳推出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成交,自此中国书画亿元堡垒被攻下。这背后,刘益谦是一位重要推手。2009北京保利秋拍中,刘益谦以1.69亿拍下了吴彬(明代)《十八应真图卷》。今年嘉德秋拍上,刘益谦又以3.08亿拍走了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1.137亿拍走了陈栝《情韵墨花》。

新京报:你有个理念:股票要买便宜的,艺术品要买贵的。这种艺术品要买贵的理念让我们看到的一个现实是,你的竞拍造就了不少艺术品的亿元神话。为此业内认为你是亿元时代的重要推手。

刘益谦:你看2010年有那么多亿元作品产生,我就买了两件。王羲之和陈栝的,所以也不能说我就是重要推手。其实大家对好东西的认识都一样。另外还有一个是市场供应量的问题,艺术精品不能满足人们的嗜好时,大家会争得很激烈。

亿元时代到来,不是我在里面推动。比如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其实我就举了最后一口价。其他藏家一开始争,争到1.5亿多了,我最后加了100万,就落到我头上了。吴彬的这件东西当时创出了中国字画的最高价,差一点到1.7亿。但是同样一个东西如果放到几个月以前拍,估计最多也就卖到五六千万,这几个月没有一种必然的关系,这是一种机缘巧合,喜欢的人都碰到一起了,大家都飙起来了。

新京报:艺术品拍卖的价格不断在攀升,从之前的几万到上亿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亿元时代在现在到来?

刘益谦:盛事流行收藏,目前大家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同越来越高。西方国家艺术品,活着的动不动就几千万美金,而且还很多。不能说他们的艺术品一定要比我们贵;不能说人家的就能过亿,我们就不能过亿。

艺术品是有价值的,艺术品价值怎样被发现、怎样被认同和经济背景有关。原来经历了浩劫,改革开放30年后国家越来越强盛,现在我们到了这个时代。艺术品价格上涨了,深层原因是喜欢艺术的人多了。大家对艺术追逐、喜欢,而自身对文化的修养也在增加。当然,收藏艺术品也是要考虑升值,否则就不会有收藏。

新京报:你刚才也提到了亿元拍品你就买了几件,还有其他一些藏家也推动了这个亿元时代的到来。那据你所知,目前国内跟你实力相当的顶级藏家有多少?

刘益谦:我也不知道。现在拍卖行进来的人你都不认识。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对艺术热爱的人也多,否则他也不会进入艺术品市场。 谈未来之路 开博物馆是公益事业

刘益谦是草根英雄。他旗下的新理益在2000年成立时仅3个员工,如今已发展为员工数万人,业务跨越证券、财产与人寿保险、房地产、新能源等多领域的集团。刘益谦的身家也颇为神秘。2010年胡润百富榜排名91位;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排名204位。不过从其在拍卖场上豪掷十数亿来看,其个人资产或许可能更多。

新京报:2009年一年你投向拍卖业的有12个亿,2010年也有7亿左右,有些质疑认为你的收藏纯粹就是因为有钱。

刘益谦:是啊,你要买好艺术品肯定是要有钱啊。东西的好坏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其他人能说了算,关键是市场说了算。

新京报:你的财富故事一直被视为一个传奇。你不断追逐高利润的行业,法人股、定向增发。成立拍卖公司是否也因为这是个高回报的领域?

刘益谦:也不能这样说。我进入拍卖公司这个行业是因为朋友想做拍卖。在拍卖公司的初级阶段我参与了一些。这个行业能赚多少钱并不是我所关心的问题。

新京报:你所收藏的艺术品也给你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十多年收藏的很多艺术品都翻了几倍、几十倍,有打算将其推向市场变现吗?

刘益谦:目前还没有考虑过。人的一生是一种感悟社会、感悟人生的过程。这么多年我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这个积累财富的过程中,我个人的喜好,类似对喜欢艺术品的喜好,也随着我对人生的理解而不同。今后怎么样,我现在说不出来。

新京报:听说你们夫妻俩要建一家民营博物馆———龙博物馆,建博物馆容易,养博物馆难,有想过之后的运营吗?

刘益谦:龙博物馆主要以展示我们夫妻俩收藏为主。首先它不存在有没有藏品的问题,本身这么多年做收藏已经有了做博物馆的积累。博物馆的日常开销,我会以我公司的名义或者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博物馆进行赞助。去养一个博物馆,每年最起码要500万以上吧。

新京报: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你投入那么多资金去做一家博物馆,有想过收益吗?

刘益谦:做博物馆肯定要亏钱。但既然我太太要做这个博物馆,我们夫妻俩已经做好了每年赔多少钱的准备。

故事

王薇,虽然是刘益谦的太太,但是她更愿意被人称为“王小姐“。就是这位王小姐,被其丈夫称为“我夫人买东西比我还狠,我买艺术品时可能还有一个钱的概念,她对艺术品的热爱远远比我深,她买东西的过程中经常是没有价格的。”

不过尽管多有拍卖会上的豪掷壮举,且一年收藏经费超过公立美术馆,但王薇并不认同外界认为她的收藏是靠钱砸出来,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没有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自足,在收藏之路上是走不长的。

【红色收藏】《艰苦岁月》只是开始

小时候画黑板报,“列宁头像画得非常好”的王薇1996年之前一直在帮着丈夫刘益谦做生意。要不是后来接触到拍卖公司的生意,她或许也不会步入收藏行列。“当时我将周围十多个人带入了收藏领域,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就两人,其中还包括我自己。”

王薇将自己坚持下来的理由归因为,“做拍卖公司对收藏脉络了解得很清楚,而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艺术的喜爱是根深蒂固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上美术课,最差的成绩也是‘优下’,从来没有得过‘良’。对艺术的爱好,可能从那时候就培养起来了。”

最初王薇会收藏一些中国画,然而,接触到油画后,才发现“原来油画更丰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王薇为了装修浦东的新房子,在嘉德拍卖会上第一眼便看上了徐悲鸿的《凭桌》,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油画收藏的经验,最后没拍到。

然而那次拍卖会却给王薇指引了一条路。当时她拍下了吴冠中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爱晚亭》、张洪祥的《艰苦岁月》。由此王薇有了自己收藏史上第一件红色经典作品。

王薇直言,比起吴冠中的名头,她拍下张洪祥的《艰苦岁月》一度让人不解。然而当她看到这幅画时,“小学课本收过”的印象给了她竞拍最大的动力。

王薇也没想到,拍完之后,有一个美国老太太通过朋友找到她,说加20万来买这件作品,“我就在想,为什么她愿意加钱买?你能买我也能买!”王薇决定不放手。后来,她看到这类红色题材作品的存世量完全没有概念,就开始留意拍卖行。 【一个心愿】 收尽所有红色作品

不过,中国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很多作品都流散民间。当王薇收藏这一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两年之后,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所从事收藏的意义,“我觉得这些代表中国现代历史的艺术品,应该由中国人来收藏。”

2005年的一次失败挫折让王薇更是坚定要由中国人来收藏红色经典的信心。那一年,嘉德拍卖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当我看到拍卖图录的时候已经非常激动,这是文革期间最重要的作品。”当时王薇觉得终于可以圆自己的一个梦想。因在拍卖前此画就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过,王薇直接飞到广州去看展览,“当时我十分渴望买到这件作品,”没想到拍卖场上斜后方坐的一个人改变了王薇的想法。那就是希克,他旁边坐的是艾未未。“当时我并不认识希克,没想到很快成为对手,我当时是志在必得。”

但举到940万的时候,有朋友对王薇的先生刘益谦说,差不多了,后来就放弃了。而希克最终以1000万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事后,王薇后悔了,“外国懂行的人都专程跑过来买,我们不能买吗?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竞争不过一个外国人?这是文革最好的画呀,能买到它,能收藏到它是我们的荣誉,错过太可惜了!”  

当时在场举牌的三个中国人都抢不过一个外国人,这一点让王薇心里觉得特别不平静。直到现在,王薇说起自己收藏生涯中最遗憾的事就包括这幅《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而这次教训也让王薇暗下决心:把我看到的这类作品尽可能都买下来。

【龙博物馆】 容忍每年亏损500万

从2003年开始,凡是拍卖会上有红色经典作品,王薇几乎每场都会收一点,“当初我不知道能收集到多少,也许20幅,也许30幅,当我收集超过50幅时就把目标定在了100幅。”没想到前年开始整理、拍照,“一看,好,有100多件了!”

去年5月,保利春拍中,尤伦斯“抛出”了陈逸飞的《踱步》。刘益谦亲自在现场举牌,拍卖之前王薇怕刘放手,还专门发了一个短信给他,“我让他一定要把这张画拍到手,因为我要做展览。”结果预计是3000多万拿下的《踱步》最终拍到了4000多万,也创下了陈逸飞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拍到后王薇激动得给刘益谦发短信,“他开玩笑:‘拍到了,王小姐。付钱吧!’”

在王薇看来,尽管这是她收藏中最贵重的一幅红色经典油画,但“陈逸飞是上海人,我们一家也是上海人,把这件作品带回故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而更重要的是在王薇的骨子里就认为“红色经典”根是中国的,“想想那时期的创作,那时候的人,悲欢离合,起起落落,这是深深印在咱们骨子里的,不是市场操作就能制造出来的。

2009年11月18日,在上海美术馆,王薇便首次将自己的红色经典收藏公之于众,有人说,王薇要办展览,准备办完展览后把作品卖掉。

事实上,王薇也很理解外界的这些传闻,但她说:“他们错了,我收藏的这些红色经典的作品一幅也不卖。我过去这样说,现在也是这样。”

王薇希望将这些藏品永久地放在自己未来的博物馆内,8000多平米的房子都已经买了,“名字我们也想好了,就叫龙博物馆,英文名则是LONG MUSEUM,代表长久、永远之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