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艺术市场,比之去年的火爆有过之无不及,去年天价是频传,今年则是天价天天有,使出浑身解数的拍卖公司,在造势上各出奇招,让人在一顿狂轰乱炸后开始沉思,这火爆,对于艺术市场,是好是坏,或是喜忧参半?在此总结了2010年艺术市场十大关键词,回顾2010年的艺术市场那些好事坏事,与君共享。
关键词一
天价
事件回顾:从10月份开始的蘇富比秋拍到11月23日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中国书画交易持续火爆。据了解,中国嘉德此次拍卖创造了18年以来最好的单季成绩,也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总成交额高达41.33亿元,其中中国书画总成交额达29.9亿元。早其一个月的蘇富比秋拍,以总成交额突破30亿港元的成绩刷新香港任何拍卖会最高总成交纪录,其中中国书画拍卖总成交达4.07亿港元,刷新了蘇富比常设中国书画拍卖最高成交额。
艺报点评:天价频传的拍卖市场,让人紧张地来不及消化上一个天价,下一个天价就接踵而来。但是这样的异样红火,是真繁荣还是浮云一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关键词二
拍卖品真伪争议
事件回顾:在与“古雅风韵——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典藏大展”连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上,上海收藏家颜明把当下称作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书画造假高峰,前三次高峰分别出现在北宋末年、明朝中晚清和清末。“文化艺术品拍卖是拍卖业的小头,但影响最大。
艺报点评:由于拍卖法给予拍卖公司免遭条款,这让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了无法打假的“死角”。可是如果不能够建立有序健康的拍卖规则,拍卖行不能自律的对待市场规律,拍卖市场的繁荣能够持续多久?
关键词三
交割难
事件回顾:股市低靡,楼市受控,艺术品市场应运而兴。国内外拍卖行春季拍卖落幕后,几大拍卖公司成交金额都超过十亿人民币,营业额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国内拍卖场上违约交割事件层出不穷,态势日趋扩大。国际拍卖公司不断对中国买家提起诉讼,国内拍卖公司也因几位大买家不愿意如期付款而困扰。据说,一家成交额高达十亿人民币的大型拍卖公司至今收到的款项不到一亿(十分之一)。一位服务于国际拍卖公司十多年的专家说,像今年这样,违约交割事件涉及范围如此之大、金额如此之高的现象,过去十多年中他从未见过。
艺报点评:各个拍卖行虽然走的是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路线,但是任何一个拍卖行都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行业协会应该组织各拍卖行联合起来,一致向不守信用的、开空头支票的、试图冻结作品的买家宣战,保护行业和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四
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市场
事件回顾:继2010年春季拍卖“牛市”之后,秋季拍卖会也是风生水起。“99匡时会客厅”第五期举办了主题为“金融资本涌入艺术市场,跟风炒作还是必经正途?”高端对话,特邀嘉宾中国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炎黄民生艺术馆馆长、民生当代艺术馆馆长何炬星、国投信托公司总经理吕益民对艺术市场近十年来走势、金融资本介入艺术市场主要方式、艺术品投资周期、艺术市场金融化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艺报观点:专业的投资机构,减少盲目的跟风买进,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可不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制度的不健全,个体的成熟,势必让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任重道远。
关键词五
艺术品股票
事件回顾:2007年,深圳、上盖,北京三个地方的产权交易所几乎同时提出,构建国家级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文交所所推出的是一种新的模式:即“权益拆分”模式;所谓“权益拆分”,就是将一件实物的所有权及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收益进行拆分。投资人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来获取投资标的“物”的部分所有权及相关权益,从而也获得基于这些权益所带来的远期或当期的收益。其原理等于说,将数件艺术品组合成一个资产包,然后将资产包的所有权“切”成若干份,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份额”,获取艺术品增值带来的投资回报,同时,这些“份额”可以在文交所的交易平台上随时流通,流通中同样可以获得“价差”带来的回报。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无疑,“权益拆分”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但它不同于“艺术品投资基金”。基金的基本原理是,从普通投资者按照等额的“份额”募集定额的资金,然后通过确定的投资组合和策略获得投资回报;而“权益拆分”的基本原理是,先募集一定量的艺术品,然后将其所有权或收益权拆分成“份额”,由普通投资者购买,并通过流通获得回报。
艺报点评:天价的艺术品频传,让艺术品市场似乎成为了富人们的游戏,“权益拆分”让艺术品投资成为一种普及的可能,或许明年,除了大富豪,中产们也可以讨论:艺术品投资我赚了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