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文化产权交易所能否成为文化市场的助推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28 15:59:1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也在经济的支持下有了如雨后春笋般的飞跃式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创作和表达形式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和精神熏陶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和需要。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市场结合得越来越紧密,逐步呈现出一种产业化发展模式,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产业模式和运作机制都不是很健全,导致一些产业政策和文化机制反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所就是在这种矛盾非常突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给文化资源和经济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相融合的平台。

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所概况

文化产权交易所属于新兴事物,主要出现在文化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如上海、深圳、北京——这几个城市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的文化产业公司,有最好的文化产业软、硬件环境和设施,是广大文化创作者和文化从业人员最集中的地区,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中心位置。中国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大都是在近两年刚刚成立的,在具体的运作内容、方式和机制上还存在着很不完善的地方,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文化产权交易所带来的新的文化市场投资、融资渠道和管理体制、管理理念都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大有裨益的影响。南方沿海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受到香港、台湾及欧美的文化市场的影响,文化创作演出活动和与之有关的市场运作比北方要活跃很多,所以国内文化产权交易所最先在上海、深圳相继成立。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转换的平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文化体制的制约,很多文化艺术资源面临着萎缩消失的局面。特别是一些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比如方言、剪纸、皮影等曾经广为流传且辉煌过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被逐步忘却;在中国经济社会城市化过程中很多的古建筑、古街道、有名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还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同样严峻的现实。究其原因,除了因为这种文化形式自身没有内部创新外,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资金匮乏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民营艺术文化机构因为资金链的断裂,最后只能倒闭,消失。文化艺术资源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缺失问题,成为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能够给文化艺术资源提供投资和融资的渠道,大部分都是靠财政拨款和个人投资,不像某些上市企业可以通过股市、银行、基金,有完善的融资渠道,使得文化艺术产业始终形成不了规模。而此时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挂牌成立,很大原因也是为了能够帮助一些文化企业,提供一个将持有的文化资源推入市场,从而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的平台。在这方面有着不少成功案例,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为广大人民所熟知的本山文化传媒,它成功地通过市场运作和资本的力量,把东北文化(最主要是东北方言、二人转)发扬光大,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本山文化基地、刘老根大舞台都成为了文化资源培养与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

文化产权交易所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从1993年在广州举办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到现在上海艺术博览会、CIGE(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艺术北京、GREEN当代艺术展、北京国际当代艺术酒店博览会纷至沓来,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由最初的一家独霸到两强相争,再到现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深圳(深圳文博会)、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长沙(艺术长沙)等二线城市,呈现逐步扩展的趋势。再加上各个地区每年举办的大小不一的书画、瓷器、玉器、邮票、钱币、摄影等各个门类的文博会和艺博会,已经形成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市场。从1991年布朗创办红门画廊——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当代年轻画家作品的画廊,到现在798、宋庄、莫干山路、坦克库等艺术区已有成千上万家画廊;从1994年中国嘉德的第一场拍卖到现在一年上千场拍卖;从嘉德这一家拍卖公司,到现在保利、匡时、荣宝、瀚海等众多拍卖公司的出现,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经济资本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资本和市场的概念注入文化艺术后,中国艺术市场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这一表现在当代艺术板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2003年之前,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得到认可,关注的人非常少。自从有外国资本和机构介入以后,大约在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起步,并在2005、2006年达到一个高潮。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也开始飙升,大量机构、资本等各种社会资源迅速进入这个领域,中国当代艺术正式走上舞台并逐渐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每年一届的“艺术北京”、“中国画廊博览会”的定位都是当代艺术,年轻有潜力的艺术家开始浮出水面;投资者大量投资画廊和拍卖行来攫取当代艺术的第一桶金;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画廊业遇到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机遇,使人对中国艺术市场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

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的运作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举办一场展览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再加上艺术品本身具有奢侈品的一些属性和特征,使得进入艺术品行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资金匮乏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使其不像黄金等投资品一样具有稳定性,所以融资渠道相当狭窄。虽然有民生银行等银行机构开始逐步进入艺术品领域,但其推出的艺术品理财服务仍然很有限,不像一般的企业可以申请抵押贷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有望打破艺术市场融资难的问题,因为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尤其是艺术品市场体制逐步健全及艺术品价值被认可,很多企业和基金都开始逐步介入艺术品领域,走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道路。在业内非常有名的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墙美术馆,都是由一些民营资本、国外资本或者艺术基金参与其中,由此给艺术市场带来了新的运作方式和理念,其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都能够促进和带动整个艺术市场的进步。他们在艺术领域成功推出了富有诱惑力的投资和发展战略(如“文化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基金”、“文化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能够吸引更大的资本进入这个领域,这些新融资渠道资本介入,再建立一支成熟的专业艺术经理人团队,会有更多的艺术产品理财和服务计划进入市场。

打破计划体制,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拓展文化消费的增长空间

我国的文化体制此前一直是计划体制,没有与市场接轨,更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就急需要有新鲜力量出现打破这种体制的束缚,文化市场需要更进一步的开放,让更多代表先进运作机制的机构参与其中,并且鼓励内部文化机构部门的重组和改革,扶持重点的龙头企业,创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如华谊兄弟、嘉德拍卖、保利拍卖等。同时也应鼓励文化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兼并和重组,淘汰一些落后的,没有发展动力和潜力的文化机构和部门。

文化产业现在已经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的比例还很小,在文化经济已经被认可的世界发展趋势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和它的一些职能将会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战略积极性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对于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带着对文化产权交易这个新事物的疑惑,我们采访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0001号席位交易商,深圳市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强先生。

《艺术银行》:很感谢叶先生能够接受采访,首先请叶先生谈一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大致情况,以及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对于文化产业交易所有哪方面的支持?

叶强:2007年,深圳、上海、北京三个地方的产权交易所几乎同时提出,构建国家级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是依据中国国情创造出的一个基础性资本市场平台,其与资本对接的关键模式符合是2009年由国务院正式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的核心指导思想。经过两年的酝酿,2009年,国务院核批两块牌照,深圳和上海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相继挂牌。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在李长春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为振兴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而创新成立的,为文化产业中各市场主体提供融资、顾问以及交易平台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国资局发起组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大楼在整体的功能设计上,充分的考虑到了文交所独特的业务需要,包括了如下几个重要部分:金色交易大厅、集保中心、展览馆、古琴馆和多功能厅。

《艺术银行》:您如何看待文化产权交易所对于文化资源与市场的对接,在具体的对接方式上有哪些创新的政策和途径?

叶强:文化资源与市场的对接有多种实现路径,国外有非常成熟的体系,但在国内一直以来推进比较艰难,如何才能有实质性地改进呢?文化产权交易所创新性地实现了文化资源与市场的对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上的创新,一是制度上的创新。政策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创立及运营提供的众多的扶持政策和手段;在制度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权益拆分”的交易模式上。所谓“权益拆分”,就是将一件实物的所有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收益进行拆分。投资人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来获得投资标的物部分所有权及相关权益,从而也获得基于这些权益所带来的当期或长远的收益。举例来讲,我们将数件艺术品组合成一个资产包,然后将资产包的所有权“切”成10000份,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份额”,获取艺术品增值带来的投资回报,同时,这些“份额”可以在文交所的交易平台上随时流通,流通中同样可以获得“价差”带来的回报。从金融学的角度看,无疑,“权益拆分”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但它不同于“艺术品投资基金”。基金的基本原理是,从普通投资者按照等额的“份额”募集定额的资金,然后通过确定的投资组合和策略获得投资回报;而“权益拆分”的基本原理是,先募集一定量的艺术品,然后将其所有权或收益权拆分成“份额”,由普通投资者购买,并通过流通获得回报。

《艺术银行》:艺术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猛,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内部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形式?文化产业交易所的成立对于当今艺术市场有哪些主要方面的影响?

叶强:“权益拆分”模式给艺术品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至少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以当代艺术品市场为例,它可以规范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代理关系,让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形成规范的市场梯队。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独立第四方平台,让产业链条中的每一级单位获得平衡的市场机会;第二,以近现代及古代的艺术品市场为例,它可以让稀缺的艺术品资源演化为一种投资产品,让普通投资者分享艺术品增值带来的回报,让这些珍贵的艺术文明成果不是“深藏”于个别人手中,发挥其传播社会文明的教化作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融入艺术品市场,构建了一个新的产业链条,正是这个链条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向更加健康和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个链条包括“艺术家-画廊-交易商-交易所-投资人”5个结点。“文化产权交易所和交易商”在艺术品市场的地位是一个标准的二级市场经营单位。

《艺术银行》:文化产权交易在南方一直比较活跃,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叶强:严格的讲,这样说还是不太准确的。文化产权交易在北京、上海都有很多人在探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在交易模式上先行先试、敢为人先,源于深圳特区本身的属性。我们的路走的还是相当谨慎的,力求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大胆创新。

《艺术银行》:您对于文化产业交易所这个新生事物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如何看待的?

叶强:我们有理由相信“权益拆分”是积极探索之路,这种模式会给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带来新的积极选择,当然,任何市场行为都存在风险,都存在不可预测的问题,这就需要有识之士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积极探寻改进方法,形成更好的解决方案。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