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天价奇石”频现动辄过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01 17:26:47 |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文\徐毅儿

贵州翠玉开价2.3亿、戈壁石叫价10亿……在今年6月下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上,一批“疯狂的石头”创出价格新高。“天价奇石”现象近年频频出现,一方面高价显示奇石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越来越让人看不透奇石的真实价值。专家认为,从长远看,“天价奇石”现象对奇石产业发展并非好事。

奇石价格猛涨 埋藏信任危机

专家称天价奇石并无标准定价机制

奇石收藏素有“南柳州,北银川”的说法。一段时间以来,两地奇石交易价格成为全国奇石交易的风向标。在第八届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上,一块150公斤的贵州翠玉,参展商开出2.3亿元的天价;而一块名为《秦俑》的戈壁石竟开出了令人咋舌的10亿元。

据了解,“天价奇石”现象近年频频出现。在银川一块石头卖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早已司空见惯,而国内市场上也不断出现开价上千万甚至过亿元的奇石。高价一方面显示奇石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越来越让人看不透奇石的真实价值。

奇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奇石的“神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其形态、色泽、质地和纹理都具有“唯一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珍藏。“随着奇石收藏群体的不断扩大,奇石价格被推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不排除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奇石价格被疯狂地推高,对于奇石收藏产业来说,实际上埋藏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奇石收藏行家胡成伟在广州越和市场经营奇石生意,与其说他是一名商人,不如说他是一名“石痴”。“奇石收藏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市场上的所谓天价奇石,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价机制。”胡成伟说。

“一方面,盲目收藏高价奇石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疯狂的“天价奇石”可能让人望而生畏,这让大多数人只看热闹不参与。从长远看,对奇石产业发展并非好事。”宁夏赏石协会副会长袁进龙认为,奇石价格上涨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奇石收藏赏玩 重在文化修养

广东玩石队伍目前已不下10万人

“观赏石收藏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到唐宋元明清各朝更为盛行。历代赏石文化活动主要是在上层社会中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中流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赏石、藏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相当的文化修养。”奇石收藏家陈连峰告诉记者,奇石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可供人们欣赏把玩,陶冶情趣,而且颇具经济价值。“早在宋朝,就有‘一石换一宅’的典故,如今更有不少企业家步入收藏奇石的行列。”陈连峰说。

陈连峰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逐渐富裕,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许多人把追求艺术享受、追求自然美[2.30 0.44%]作为一种时尚。因此,历史悠久的中华石文化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藏石、赏石、悟石、玩石、展石、论石之风经久不衰,爱石者队伍不断扩大,奇石市场形成规模。目前,广东玩石队伍至少不下10万人。”

虽然坚持“奇石有价有市”的观点,但陈连峰却并不支持“天价奇石”现象泛滥。陈连峰说:“奇石收藏,玩的是文化修养,玩的是知识积累。奇石之奇,在于细腻的石质、鲜艳的石色和优美纹理图案。发现奇石的过程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美的享受。因此,我认为,奇石收藏在于收藏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而非盲目地追求高价、天价。”

玩家教路

奇石最忌人工打磨

“许多高价奇石、天价奇石都是拿‘像与不像’大做文章,事实上玩石不重‘形’而重‘真’和‘意’。”胡成伟指出,现代赏石要点为“形、质、色、纹、真、意”,“形”和“色”只是赏石的初级标准,而“真”和“意”才是业界公认的玩石最高标准。也就是说,像形只是欣赏石头的最低层次。

“奇石,贵在天然,天然是奇石收藏的根本!奇石是不可雕琢、不可打磨的。奇石要求必须没有一点人工痕迹,甚至连石头底部也不能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奇石。凡经过打磨的、切割的、钻孔的、修形的石头,在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叫奇石,只能叫观赏石或工艺石。”胡成伟以一块名为《千山万水》的戈壁石为例子向记者介绍:“这块石的主体形态不错,有如连绵的群山。如果没有切底,这块石的价格可在20万到30万元,但由于它切了底,因此只值3万元左右。”

“奇石分水冲石、卵石、山采石、沙漠石、木化石、矿物晶体石等。如果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把玩,可以选择象形石或者画面石;作为居室内陈列,可选择总体视觉效果好的、优雅的景观石等。更高层次的玩石标准则追求古朴和意境。”胡成伟建议,收藏奇石首先要对奇石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收藏方向应建立在“精品意识”的基础上:“但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基础、量力而为。”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