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嘉德在线4月绿色主题拍卖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2 11:16:46 | 文章来源: 嘉德在线

银鎏金如意发夹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爱春惜春是中国人自古的情怀,而这种爱惜,多少有点黛玉葬花的味道:以自然比人,其实心里更为怜惜的,是自己那逝去的韶华。这种带有人文色彩的“春意”,在“嘉德在线”网站正在进行的4月绿色主题拍卖月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

春无踪,却有一些春色有了特别的去处。那些有着特殊时代意义的老物件儿,恰好能满足人们那有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揽住春色。

“旧时春色——清代民国女性银饰专场”

旧社会的女性很不幸,因为社会地位不高;旧社会的女性很幸运,因为她们的饰品是那样优美动人。这是当下老银饰收藏圈儿对那个年代的普遍看法。的确,清代民国年间的老银饰,令许多21世纪的文艺青年们爱不释手,甚至一些国际知名大品牌,若仔细辨认,会发现其设计灵感也与百年前的老银饰有着渊源关系。

就拿本场中的一件民国年间的银鎏金如意发夹来说,简简单单一只如意,线条流畅优雅,令人一望便联想到妩媚动人的女子,盈盈秀发,婉转乌云。整个发夹胎体厚实,尾端有变体的“万”字纹,虽为民国饰物,就现代审美来说仍然极为出众。

现代审美加年份够老,这正是老银饰大受追捧的原因。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这一门类十分符合“艺术消费”的理念:不仅是用来收藏的,更是用来佩戴,为自己“个性化”增色的——去哪个商场能找到这样的耳环、手镯、戒指、发簪?而其三五百至千元左右的价位,与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高档饰品相比,又相当“划算”。

据了解,老银饰收藏是最近一两年逐渐升温的新门类,除艺术消费人群外,许多原来玩儿古钱、银币、铜器的藏家,也纷纷转入这一领域,凭借多年积累下来对金属老件儿的灵敏直觉,上手迅速,玩儿得不亦乐乎。

“生命的春天——连环画专场”

除了90后,说起小人书,几乎没有什么人的眼中不流露出痴迷的神情。“大人们都曾是孩子,只是他们忘记了。”著名童话经典《小王子》里的这句话,用来解释当下的连环画收藏热再合适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老过,却是每个人都年轻过。生命的那个春季,我们曾伴着小人书度过。

本专场精选了一批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其中有些颇有些藏品背后的掌故。比如1962年一版一印的《灵泉洞(一)》,任伯宏、任伯言画,鼎鼎有名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作品曾获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三等奖。有趣的是,该书原著是赵树理,曾有人评价说,想象力贫弱是赵树理的创作不能发展成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因。但《灵泉洞》恰恰是个例外,它是想象的盛宴。受到“大跃进”初期的时代精神鼓舞,赵树理摆脱了“铺摊琐碎”的表象思维,用浪漫的笔法,赞美了田金虎和众乡亲在灵泉洞与阎王脑“占山为王”的“共产”生活。由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狂热话语中,赵树理成功地嫁接了一回民间社会的价值立场,使作品具有了反讽的意味,这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非常罕见。

另有一本1957年一版一印的《暴风雪》,黄启荣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暴风雪》是普希金小说中的杰作,地主的女儿爱上了穷酸的陆军准尉,两人相约在一个夜晚私奔,偷偷举行婚礼。那天夜里,突然来了可怕的暴风雪,在新娘准备接受新郎的吻时,却惊恐地发现对方不是自己的情人…… 不知在那个男女谈恋爱不敢当街牵手的年代,小说主人公痴情、善良、单纯的爱,曾偷偷打动过多少初沐春风的少男少女?

“春之声——老电影海报专场”

业余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电影就是人们精神沙漠里的春天,而海报,正是那段“春色”的栖息之所。看到岁月斑斑的海报,影迷们还能津津乐道出当年的故事。

196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天山的红花》。春天,正是产羊羔的旺季,突然气象台预报暴风雪即将来临,社员们积极做好防寒准备,以免羊羔受冻、蔓延肺炎…… 这部电影当年在观众中反响较大,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该厂成立较晚,到“文革”前,拍摄的电影和北影、长影、上影相比少之又少,但通过和老厂子们的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了几部优秀的故事片。

《山菊花》则是与《苦菜花》、《迎春花》齐名的当代作家冯德英“三花”系列,1982年被搬上银幕。这部电影是倪萍的早期经典,当时她还在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凭借片中桃子一角,荣获当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海报上那张青涩的脸,你认得出来吗?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沙漠的春天》,蒙古族老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由朱文顺导演,时代特色鲜明,按照当时“三突出”的原则,创造出了一个牧民的好女儿那仁花,甫一出场就做了一个英武的亮相:套住了受惊奔跑的群马之首,其他牧民陆续跟上,欢呼“那仁花回来了!”

“昔日黄沙漫漫处,今朝绿浪滚滚如海洋”,当年改造沙漠的口号,在今天看来,竟多了几分现实意义。4月绿色的春天,我们也是这样憧憬,这样盼望的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