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亿元时代”为什么从中国古代书画开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6 17:50:49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刘晓丹

2009年秋拍,中国书画市场爆出了热门,古代书画率先进入了“亿元时代”。

2009年10月19日,在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15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从7800万元起拍,经激烈角逐后以1.34亿元成交,成为中国古今书画价格的新纪录。有人把该画拍出天价的原因,归结于它的一些客观指标:它出身显赫、著录于《石渠宝笈》,它尺幅巨大、画面恢宏,它具备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由此认为,它是“中国有拍卖以来十几年里,理所应当的最值钱的东西”。

但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并非进入亿元的“孤本”,2009年11月,该纪录迅速被打破。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几乎同时,另两件古代书画也步入亿元行列:宋代曾巩的书法《局事帖》在“北京保利”以1.09亿元成交;《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在“中国嘉德”以1.01亿元成交、高出估价60余倍。此外,春拍上以200多万元估价流标的一件作品,在秋拍以4000余万元成交。很显然,整个中国古代书画板块从秋拍起,进入了“亿元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跑步式前进,随着中国富豪的撑杆跳式发家,中国艺术品价格突破亿元自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书画市场有诸多板块,为什么率先进入亿元的是古代书画?而不是近两年扶摇直上的当代油画?

或许,我们可以在经济学中著名的“戈森定律”里,得到启示。

戈森是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他在1854年出版的《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人类享乐的重要规律。1、“享乐递减定律”:人类如果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乐,那么这种享乐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为零。2、“享乐均等定律”:人类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多种享乐、却没有充分的时间,那么为了使享乐总量最大,必须在充分满足某种享乐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乐,并使每种享乐在被中断时保持量的相等。

戈森当时自负地声称,他的发现,可以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学说相比。事实上,他的理论后来确实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他的两条定律即人们熟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相等原则”。“戈森定律”可以很好地解释日常消费行为,比如“喜新厌旧”;也可以解释经济领域常见的“轮动现象”,比如在股票牛市中,通常由不同板块轮番上涨推动大盘。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也进行过类似的“轮动”。

2000年前后,古代书画独占鳌头:2000年明沈周《和香亭图》、元赵孟頫《兰蕙图》、明王绂《诗画合璧》在“HK苏富比”分别以1380万港元、1380万港元、1105万港元成交;2001年,清金昆等《大阅图》在“HK佳士得”以1600万港元成交;2002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在“中国嘉德”以2530万元成交、宋米芾《研山铭》在“中贸圣佳”以3299万元成交。

2002年秋拍开始,现代中国画异军突起:2002年末,张大千《泼彩朱荷》在“HK苏富比”以2022万港元成交;2004年,陆俨少《杜甫诗意册页》在“北京翰海”以6930万元成交,傅抱石《茅山雄姿》在“北京翰海”以2090万元成交。

2006年起,现当代油画领涨大盘:2006年,徐悲鸿《奴隶与狮》在“HK佳士得”以5388万港元成交;2007年,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在“HK苏富比”以7200万港元成交,陈澄波《淡水夕照》在“HK佳士得”以4819万港元成交,陈逸飞《黄河颂》在“中国嘉德”以4032万元成交;2008年,曾梵志《面具1996NO.6》在“HK佳士得”以7537万港元成交,刘小东《温床NO.1》在“中国嘉德”以5712万元成交,岳敏君《轰轰》在“HK佳士得”以5409万港元成交。

这便是“风水连年转”,古代书画板块在沉寂多年后,又轮值当班领跑。据说,《平定西域献俘礼图》的送拍者根本不缺钱,完全出于对“中贸圣佳”庆典的友情支持。不过,假如没有赶上这轮风水,大概他真的只能收获一点“友情”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