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市场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红色宣传画收藏持续升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24 09:25:49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朱浩云

  时下,红色收藏犹如一股旋风席卷中国大地,且波及海外。在红色收藏中,宣传画的收藏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年唾手可得的各类宣传画受到了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像毛主席第8次检阅红卫兵为题材的《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印刷品,当时印量达360万份,成交价在万元左右;而《伟大的长城》宣传画由于画面突出的是毛主席和林彪,成交价高达3万元。那时,张贴于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的宣传画的印量都很大,动辄数百万张乃至几千万张,发行量最大的无疑首推刘春华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这张画仅邮票就发行了5000万枚,宣传画先后被出版部门反复印刷,发行量高达9亿多张。

  红色宣传画为何受到藏界的高度关注、前景看好,主要是红色宣传画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创作的背景。尽管毛泽东和共产党历来在文艺界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文化艺术界又必须遵循毛泽东的“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时的艺术就成为了政治服务思想的产物。

  2、艺术创作的主张。是“革命现实主义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为此,那时艺术家创作的各类作品没有名利思想和商品气息。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怀着一股满腔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废寝忘食的精神;有的艺术家甚至把艺术创作当作政治任务看待,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精力,并力求将真挚内心信仰再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创作必须革命化。

  3、艺术创作的方式。采用“三结合”,所谓“三结合”是指领导出题目,画家来创作,群众提意见。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艺术创作需要程序化。

  4、艺术创作的内容。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讴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建设;颂扬工农兵的光辉形象。呈现给人们的是艺术内容模式化。

  5、艺术人物的形象。必须是“三突出”、“高大全”、“红光亮”。所谓“三突出”是指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所谓“高大全”是指描写英雄人物时要高大,形象要完美;所谓“红光亮”是指画面明亮、平整,人物精神饱满,满面红光,脸部不追求明暗对比,杜绝阴阳脸。因此作品展现给人们的形象是千篇一律的脸谱化。

  6、艺术创作的效果。通过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讴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建设,颂扬工农兵的光辉形象,达到教育人民和鼓舞人民的作用。画面整体追求的是冲击力、号召力,有的甚至带有很强的煽动性。由于作品存在夸张、矫饰、重复,给观者感觉是千篇一律,缺乏艺术和创造性。

  从上我们不难发现,宣传画折射出当时国家和社会的现状,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难怪有专家认为“一张画传遍了时代,一张画代表了时代,一张画名满天下”。所以,收藏和研究红色宣传画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宣传画将越显其魅力和价值,并有望在市场上迭创新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