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市场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洛杉矶:重现唐蕴玉之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12 11:23:38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唐蕴玉于一九三五年所作《巴黎蒙马特》

一九九二年唐蕴玉在美国最后的“绝笔”

唐蕴玉于一九三四年在巴黎美术学院留学时所作的《同学》

唐蕴玉于1933年所作《巴黎旧居》

唐蕴玉于一九二五年作《读书女子》,是目前发现的其早期作品之一

唐蕴玉于1940年所作《上海雪景》

一九三○年八月常玉在法国为唐蕴玉所作肖像

2006初秋,美国洛杉矶为我们传来了佳音——那是中国画家唐蕴玉晚年与这座城市的故事。第一代中国油画名家唐蕴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居住在这座城市,直到1992年她故世。她与家人从上海移居美国时,随身带了许多早年的佳作。在洛杉矶她参加艾林顿画室的写生活动,留下了不少晚年作品。

我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老华侨郑季芳先生,他即是唐蕴玉的女婿,一位风度翩翩的长者,谈吐亲切中带有些幽默感。当然,我们的交谈并非只为闲聊,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纪念唐蕴玉,这位被遗忘的中国油画前辈。

眼前的许多资料,包括不少历史的照片和手稿实物等,记录着画家上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和30年代留学法国以及40年代活跃于上海画坛的非凡经历。作品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多以风景、人物和静物题材,优雅而淡泊的清新色调和笔触,展现了这位早年与潘玉良“不相伯仲”的优秀女画家的思想和才情。

唐蕴玉生前创作多产,其家属对其在美国的可观数量的作品悉心保存,这在我们所接触的前辈画家家属中堪称难能可贵。这些作品和文献的积累,足见唐蕴玉家属为此所作的心血和努力。唐蕴玉的次女郑伊文女士说,要感谢我的先生郑季芳。收集资料,整理原画,摄影,校对……他从头到尾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要感谢上海的专家帮助我们完成了他们的遗愿,更帮助我们了解了妈妈早期已展露风采的艺术生涯。

在美国保存的唐蕴玉那些遗作,最为精彩动人的是画家留欧时期的作品。其中曾有作品入选法国国家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和杜而利沙龙。比如《巴黎蒙马特》《巴黎旧居》等作品,在光线与色彩变化多端的景物面前,显现了画家较日本时期更为自由和纯熟的油画技法和表现力,同时唐氏一批留法时期的画室内的写生作品,如《同学》系列等作品,也很好地体现了画家写实造型中色调与笔触的丰富运用和深度理解。

饶有兴味的是,当年常玉在巴黎专为唐蕴玉画像,成为唐蕴玉欧洲经历中的一个珍贵的图像例证。画家以简洁的单线勾勒和描绘,并进行结构性大胆变形,特别是对于唐蕴玉的“单眼美人”表现,使得这幅版画作品,成为画家艺术中生动的一面。该作品后来于1946年在上海举办的唐蕴玉个人画展上,被印为画展图录的封面作品。

唐蕴玉作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名家,生前故后却没有出版过一本艺术专集——这不失为一个历史遗憾。而今此已经成为历史。目前《中国油画研究系列·唐蕴玉》即将出版问世。我们以此成果告慰前辈的在天之灵。上海曾经是她艺术故乡,而她的艺术印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辉煌,然她却是一个流逝的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虽在异国他乡,却从未隔断对于我们民族无尽的依恋。洛杉矶的发现启示我们:唐蕴玉的艺术,是20世纪中国油画的重要补白;同样也是百年上海艺术历程的难忘亮点,这无疑是上海城市文化亟待补救的艺术遗产。我们不禁反思,对于我们的城市,这笔珍贵的文化资源和遗产真正魂归何处?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达芬奇唯一一件保存至今的雕塑作品被发现
· 西班牙18世纪艺术家戈雅130年前作品被发现
· 民国油画展开幕-囊括刘海粟、林风眠、常玉等大家作品
· 中国意象油画家简评(一):常玉
· 网上惊现百位世界名人油画 引网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