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到画廊或艺术博览会这些艺术的一级市场买画,要么到画家家里直接买画,要么到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买画,这是目前国内书画收藏者们最常见的三种购买途径。本次话题将围绕到画廊买与到画家家里买画这两种途径的比较展开讨论。其实,这两种交易方式的共存也暴露了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成熟与制度的不健全。
新快报记者赵旭虹梁志钦/文
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内地的艺术品交易机构很少,要买画家的作品,除了到省市级的文物商店和少数几家画店外,就只能到艺术家家里去购买。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艺术市场的繁荣,画廊、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品拍卖行如雨后春笋,但艺术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也随之产生:投机、炒作、造假行为泛滥,导致收藏者失去信心。艺术品收藏的要诀是设法兼备名、真、精、稀这四方面,我们将从艺术的精品、真品和价格三方面分析到画廊买画和到画家家里买画的优劣。
精品
画廊:画廊作为专门从事艺术品“销售”的机构,它常常会聘请一些专业的艺术收藏顾问去搜罗与筛选不同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当然,这里的画廊是指那些有一定档次的、销售一手艺术品的画廊,而不是那些档次较低、销售“行画”等复制品的画店。藏家选择在这些档次较高的画廊挑选藏品,可选择的范围较广,精品所占的比例也较高些。
画家:通常没有太大选择空间,画家拿什么就挑什么。因为,首先这是“一对一”的交易,显然局限性比较强;其二,艺术家有什么作品就只能挑什么作品,而这类作品很有可能是艺术家“卖剩”的作品。这两点是藏家选择直接跟艺术家交易时不能忽视的因素。
真品
画廊:有信誉的画廊一般都会对其售卖的艺术品“保真”,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虽然画廊的“保真”程度没有到艺术家家里直接购买的高,但如果画廊严格按照相应的法规去操作,作品的真实性也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画家:保证是真迹。
价格
画廊:画廊作为艺术市场中的“销售商”,它就像画家的代理人或批发商。购入的价格,自然就是“批发价”。
画家:藏家直接与艺术家进行交易,相当于一种零售关系,藏家购入作品则只能以“零售价”购得。
结论
到画廊买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真、精品多、选择余地大,价格又比直接到艺术家家里交易要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胡斌认为,藏家与画廊做艺术品交易将有利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而藏家从艺术家手中买艺术品不利于艺术家创作的纯粹性。
声音
为什么还会有人
到艺术家家里买画?
艺术收藏家林先生认为,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在作祟:喜欢买一手货,如此方可保证真品。而且熟人好办事,有朋友引见,画家通常会碍于面子,会多给收藏者一点优惠。
点评
艺术品交易有待规范
在艺术市场中,画廊作为销售艺术品的专职机构,对市场起着整合艺术品、规范流通的作用。它是艺术市场中重要的环节。如果藏家或艺术家主动取消这样一种中间环节,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的秩序,并造成艺术品的流通轨迹不明,对艺术品日后的历史价值产生不良影响。从林先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代的艺术市场仍然存在比较多的“私下”交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的中国艺术市场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艺术品交易还有待规范。
学会提问题
怎样才能看出一幅作品是否优秀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先问自己如下6个问题:
1.它真正描绘出它要表达的内容了吗?
2.它令你每次看到它时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吗?
3.它的技法成熟吗?
4.它的意境深远吗?
5.它神秘的视觉效果与日俱增吗?
6.它令人难以忘怀吗?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它就有可能是一幅杰作。所有优秀作品都会在某些方面对观者产生强烈影响。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先看你喜欢的那些或者画家、评论家推荐的那些。当你真正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之后,你可能就会喜欢那些非常原始、非常质朴、没有任何装饰的艺术作品了。很快,你的眼光就高了,你的鉴赏水平就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有经验的收藏者通常会在画廊和拍卖会上买作品,当然,他们也不放过优秀作品可能出现的任何场合。而初入道的投资者总是紧紧依靠画廊,好的画廊老板确实可以成为非常出色的投资顾问。
四大原则
对于收藏者来说,把握好以下四大原则,会为你的收藏品提供好的投资保障。
1.你选择的艺术家是否进入了中国现代或当代美术史。
2.作品是否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过。这些机构已经替收藏家及广大投资者把了关。
3.作品是否独具个人风貌或有个人风格。这一点可能不太好把握。由于收藏者视野的广度不同,对作品个性化的判断就容易产生分歧,但不论怎样,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
4.艺术家本人的传播力度。这一点对艺术品投资者来说比较重要。传播力度强的艺术家,增值较快,易做中短线投资;传播力度弱的艺术家,适合做长线投资。你可能要问了,没有进美术史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否就不值得收藏?其实,如果是优秀作品,当然也值得收藏的,只不过风险大一些。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而且美术史也是因为不断有无名的优秀艺术家进入才得以延续的。那么,怎么来把握呢?可以从他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来判断。影响力越大,越值得收藏,例如,可以从艺术家参加过哪些重要展览来判断。
作者:赵旭虹、梁志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