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捷: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 在非美术专业大学本科开设“大学美术”课程

时间:2018-03-12 16:46:38 |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影像记录>

  

万捷

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

案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上富裕了的国人需要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投资渠道,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就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构成,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和艺术真品的稀缺性冲突下,恶意大量制售假冒名人书画等艺术品现象长期存在并成严峻发展态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修改完善《拍卖法》、实行严格的版权保护、完善社会服务、引导专业机构建立艺术品真迹数据库和鉴证体系——采取严厉措施、多管齐下,净化市场环境,营造清明、传承有序的艺术品市场,是中国进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是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不容回避的问题,有着现实性、迫切性、必要性。

  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上富裕了的国人需要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投资渠道,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就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构成,同时因其稀缺性而具有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保值增值的特点,成为国人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和艺术真品的稀缺性冲突下、在庞大的礼品需求和底层市场作用下,一级市场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给伪作提供了生存空间,恶意大量制售假冒名人书画等艺术品现象长期存在并成严峻发展态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统计,市场上杨之光的假画率达到60%—70%,启功、范曾等市场认可度更高的艺术家作品,伪作比例远高于70%。在陕西、江苏等地都曾发现伪造当代中国书画大家作品的窝点。2017年底,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齐白石、范曾、启功等名家书画作品案,共摧毁3个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字画1165幅,查扣涉案资金2600余万元,总案值过亿元。

  这起案件显露了大肆制贩假冒名家作品现象的冰山一角——这些犯罪团伙以仿冒书画冒充名家真迹,造假者仿真程度高、造假贩假专业化,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下灰色产业链:擅长模仿名家书画作品的制假人员、个别书画鉴定专家、假书画买卖中间商、少数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甚至一些书画作品专业鉴定人员主动参与造假贩假。

  有关部门对制售假冒书画较为猖獗的地区进行过多次清查整治,整治也有短期或局部效果,但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恶意大量制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欺骗消费者,不仅损害了书画著作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甚至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艺术品制假贩假猖獗的原因主要有:艺术品鉴别门槛高、普通民众基本不具备识别艺术品真伪的能力;艺术品鉴定行业缺乏管理、鱼龙混杂,存在恶意欺骗消费者现象;公众包括部分书画名家本人版权保护意识不高;打击力度不够大、配套措施不完善;相关专业机构不健全、社会服务不到位;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比如,现行《拍卖法》第61条第二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公司利用拍卖法中“不担保真伪”等条款,让一些拍卖会成为了销售假画、假艺术品的平台,这已经成为引发书画市场乱象的根源。)

  分析:

  采取严厉措施、多管齐下,加大对书画等艺术品的版权保护、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营造清明、传承有序的艺术品市场,是中国进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是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不容回避的问题,有着现实性、迫切性、必要性。

  建议:

1.对书画等艺术品,实行严格的版权保护,针对严重的恶意制假贩假犯罪行为,根据著作权法和刑法,提高惩罚赔偿标准乃至追以刑责,让制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2.由政府扶持当代著名艺术家建立作品数据库,引导专业机构、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建立艺术品真迹数据库和鉴证体系。

3.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艺术品版权保护和净化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建议将“打击艺术品盗版”纳入2018年国家版权局等四部委开展的“剑网专项行动”中,以案说法、普法,带动、净化市场环境。

4.建立完善拍卖行内部规则体系,建立几家具有国际信誉的一级拍卖行和画廊,完善市场标准;并建立“知假拍假”黑名单。

5.建议修改《拍卖法》第61条第二款,拍卖行应当承担对拍卖品鉴别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知假拍假,就构成欺诈。

6.充分协会、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在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作用。

在非美术专业大学本科开设“大学美术”课程

案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艺术教育细微处,把培育创新精神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在追求,把人才培养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尽管近年来我国对美育教育重视程度大有改观,但从整体效果上看还是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大学阶段,非美术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并未像“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一样,开设 “大学美术”公共类课程。

问题:

1.中小学美育教育受到客观条件制约

尽管国家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仍未达到全民化普及教育程度。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等基本国情制约了我国美育教育普及化程度。另外,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学校普遍对非美术专业类学生的美育课程开课不足,按照国家9年义务制教育规定:中小学生艺术类课程应占总课时的9-11%,但据实际统计目前尚不足5%。美术专业教师缺乏也是制约美育教育普及的重要因素,在部分教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大量存在着其他专业老师兼任美术教师的现象,专业上存在极大欠缺,且在主观意识上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我国青少年接受课外美育普及教育的机会非常少

国家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年全国文物机构共举办临时展览11805个,接待观众92508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4663万人次,仅占全国青少年儿童比例的0.12%。2015年上海美术馆的调查显示,76%的孩子从来没有进过美术馆,参观5次以上的仅占2%。而在法国,走进美术馆、音乐厅进行美育活动的家庭比例超过70%,在德国则超过60%。从以上数据对比来看,中国的美育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之明显。

3.非艺术专业类大学本科不再开设美育课程

在中小学美育教育尚且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大学阶段对非艺术专业类大学生也未能开设美术教育类课程。造成了我国大学生长于“抽象与符号认知”,缺乏“形象认知”能力的现状。而在形象认知中,视觉占有80%的比重。美术正是培养“形象认知”最有效的途径,如果学生们缺失这一认知,审美水平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形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会对其认识纷繁复杂的形象世界造成一定的困难。

4.目前澄清与修正学生的视觉认知极为重要与迫切

当代视觉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读图时代”造成图像极度泛滥,在泥沙俱下的图像包围中,学生视觉认知因为频繁“冲击”而麻痹与迟钝;另一方面,艺术的多元格局也造成审美标准的模糊,艺术观念花样翻新,艺术形态“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的艺术感悟因为混乱而不知所措。由此,澄清与修正学生的视觉认知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分析:

  美术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视觉素养,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与视觉认知能力的通识性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与五彩的世界,让他们获取更多体会人类的经验,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直觉敏感与视觉感悟。

“大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更不是艺术特长的新发现,而是源于全体学生对艺术的需要: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实现艺术化的生活与工作,体验人生的幸福感。工作因艺术而创新,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建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大学美术”公共课程,建议:

1.课程系统设计: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与本提案的目标定位,将设定的“课程”分为:“课堂”内教学,意在通过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介入发挥作用;“课堂”外引导,超越常规课堂的体验、观摩、交流。辅以社团活动和校园展览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带来的便利性,满足美育教育需求。

2.课程内容设定:从“标准”上,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尽可能包容与兼容;从方式上,有意回避过去长于知识释读的“欣赏”教学,突出作品语言的“视觉”感知与体认,激活学生的视觉思维,提升视觉素养。

3.打造测评体系:按照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美术经典作品的释读、视觉认知,将能力分为5个层级进行测试来检验大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效果,评定个人视觉认知能力水平。普通人设为1-2层级,达到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水平为第3层级,较好的视觉认知素养为第4层级,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为第5层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