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搏,1964年生于甘肃天水农村,自由摄影师。《西部,希望》影展由爱普生影艺坊展出。
渴望的眼睛震撼心灵
面对西部干旱贫瘠的山区,借相机这第三只眼睛,记录因贫困失学和即将失学的儿童是王搏这些年一直在从事的“工作”。从1997年10月至2003年3月,他徒步三万余公里访问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四川等省39个贫困县、区,160个乡、2316座村组、5604所中小学校,以记实的方式拍摄、采访了3万余名失学儿童。
行程中,那些用心拍摄的真实故事积淀成为永恒的影像:濒危和塌陷的校舍间借读旧书的学生;放牛放羊,承担苦力劳动渴求上学的娃娃……他们一双双蒙受贫困灾难和创伤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睛让王搏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正是他们的痛苦促使王搏屡屡鼓足勇气,走入穷苦落后的西部山区。
摄影助学童
1996年冬天,王搏拍摄的一组《重返校园》,于1997年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协会、青基会、中国少年报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学”摄影大赛优秀奖。当他揣着100元奖金去天水杨家山“寻助”那名主人公李虎霞时,失去双亲的她早已外出打工。站在黄土高原凛冽的寒风中,王搏深感遗憾。然而,为了更多儿童获得学习的权利,他再一次下定“摄影助学童”的决心。
背负着孩子们的希望,在一系列艰难险阻前,王搏选择了坚强。他以民间义务行为自费撑起31次“爱心在行动”——资助西部贫困儿童摄影展。该行动使得8261名贫困学生得到社会各界好心人的资助。其中有300余人考取了重庆师大、中国民航航空学院、兰州大学、青海大学等61所大中学院。这样的结果,让人欣慰。
为了这些失学的孩子,王搏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除了相机和底片,他一贫如洗。多年的奔波劳累和营养不良,使他的身心临近崩溃。就在不久前,他还在甘肃农村贫寒的家里,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为此次展览挑选底片,写图片说明……
无声影像的力量
真正的影像是有力量的,也是沉默的。王搏的照片,朴素中流露着辛酸和对贫困的无奈,它像一种无声的力量,渐渐唤醒人们心底的同情和关注。我们仿佛从他的照片里聆听到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改变贫穷窘境与命运抗争的渴望……
① 羞
1999年3月
甘肃天水北道区小沟教学点。学前班的金凤明(7岁),因父亲患白内障,家里没有经济收入。拖欠书杂费的金凤明,在老师统计人数的时候举起了手,显得又羞又怕。
② 读
2002年
甘肃西和县太石河乡三峪村:这名领读的男孩是村长的儿子,因学校教室坍塌,大家只能在院子里上课。
③ 专注
2001年3月
甘肃通渭县义岗乡桃花山小学:在零下28摄氏度教室学习的这名男童,只有8岁,手已冻伤。
④ 课堂
1998年4月
甘肃漳县江门村:不足40平方米的教室早已面临坍塌的危险。昭雪琪、江银桃两位老师向县教委一再反映,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学生和老师只能在外面上课。
⑤ 打柴
2000年
甘肃清水县秦磨小学的秦会霞(7岁,女),其父秦震死于1998年瓦斯爆炸事故,她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家里仅存30斤玉米面,只有一间土房,还欠着三年的农业税。
⑥ 充饥
1998年2月
甘肃通渭县义岗乡巩商社:以菀豆面馍充饥的孙强强(8岁)上西凡小学二年级,成绩拔尖。家里唯一的粮食是母亲借来的60斤豌豆子和80斤春小麦(供开春下种)。1997年春,父亲孙建勋打工摔断了腰骨,花了千元治疗费仍未痊愈,在家卧床不起。母亲外出打工,杳无音信。
⑦ 手把手
2004年11月
尕海小学教师贵保加手把手教儿童写字。
⑧ 聆听
2001年11月
甘肃礼县崖城乡三台小学学前班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