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立方画廊”将于十月7日下午四点在举行由邹跃进策划的名为《立场―十人当代艺术展》,同时也是“九立方画廊”的开幕。
参展艺术家:李路明,段江华,杨晓钢,赖圣予,黄彦,吴德斌,孙平,何汶?i,李日韦,张方白
立场很重要――关于“‘立场’:十人当代艺术展”
邹跃进
我以“立场”为主题,选择了十位当代艺术家的近作参加这次“9立方画廊”成立以来的首次展览。这十位艺术家是李路明、孙平、张方白、段江华、吴德斌、何汶?i、李日韦、赖圣予、杨晓钢、黄彦。在述评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之前,我先说说“立场”本身,或者说艺术家的“立场”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变化这一多少有些理论性的问题。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笔者所说的立场,并不限于艺术,也就是说它可以指艺术立场,也可以指任何一种与艺术有关的立场,如政治、文化、社会、党派、伦理和宗教等方面的立场。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的立场很重要,重要到他或她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地步。究其原因,则与人类艺术史发展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有关系。在前现代的古典时代和集权政治条件下,艺术家作为工匠,基本上受控于赞助人的思想和意志,而赞助人则依据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去支配艺术家的创作。毫无疑义的是,在此历史中的艺术家是无需也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立场的。西方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师因违背赞助人的意志,而最终落得穷困潦倒的结局也是有的,如众所周知的伦勃朗。这说明在古典时代和集权政治条件下,作为为赞助人和统治阶级服务的艺术家,没有立场的立场,或者说听从和遵守赞助人的立场,对于他的生存质量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在毛泽东时代,艺术家的立场也是无需自己去坚守、去认定和思考的,但这并不是说立场不重要,因为在那个时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就是艺术家必须遵守的立场,作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为党的政治宣传服务则是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众所周知,石鲁因在毛时代坚守自己的立场,差点掉脑袋就是明证。事实上,不管是西方的古典时代还是中国的毛泽东时代,立场尽管很重要,但从总体上来说,与艺术家本人无太大关系,因为在艺术作品中被表达的基本立场是掌握权力和财富的赞助人赋予的。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西方艺术史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立场成为艺术家自己的事。进一步说,艺术家是认同或选择一种立场,还是自己独立思考,建构一种立场,都必须由艺术家自己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了艺术家必须自己选择或决定站在什么立场进行艺术创作的时代。这意味着对于艺术家来说,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首先就涉及到是否有自己的立场,其次才是立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这次参加“‘立场’:十人当代艺术展”的艺术家,我们虽然不能说他们所有人的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坚信自己的立场是正确的,无论这种立场是艺术的,还是政治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李路明,在艺术立场上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向,即从九十年代初期信奉和实践现代主义的原创性原则,九十年代中期对消费文化的关注,转向了对毛时代红色图像的当代转换的艺术实践。李路明新立场的文化意义在于,当中国政府及其市场化政策,在向右转的过程中,造成诸多社会不公的矛盾时,李路明则以向左转的姿态,实现其社会批判的目的。与李路明的转向及其立场相同的艺术家还有孙平、张方白、段江华。孙平从九十年代反思和表达市场经济、艺术世界中主奴之间的权力关系,转向了现在对历史与现实之间互动关联的思考。他这次参展的作品,以图片为媒介,用电脑合成的技术,把毛泽东的形象置于水中,展示一代伟人在艺术家心中应有的平民形象。段江华一直以表现主义的方式,重构人类的历史,但近段以来,段江华把对历史的表现从古代移到了仍然影响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毛泽东时代,他描绘的红色圣地,呈现了历史本身无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让人沉思和反省。张方白属于力量型艺术家,他总是喜欢尼采式的人与物,权力意志不仅渗透在他的笔触和画面结构中,而且也是他表现的对象所具有的品质。
以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为表现对象,是何汶决、吴德斌、李日韦、赖圣予、杨晓钢五位艺术家的艺术特征。进入新世纪之后,吴德斌的艺术创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从过去以沉重的心情表现迷途的候鸟,发展到现在以旁观的视角描绘没有方向感的青年男女的生活状态,我们几乎不能用肯定或否定这样的概念来判断吴德斌的艺术立场,但很显然,还原不经意的生活本色,可以视为吴德斌这批作品的基本出发点。从何汶决近十年来的艺术创作看,他一直坚守一种立场,毫不动摇,这无疑体现了他对自己的艺术追求的自信。他创作的《绿水》系列,因在整体上使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人,特别是都市人无以名状的生存状态,获得了一种贴切的形象表达而得到美术界的认同。李日韦一直以从事图片的创作,其图像中的都市与人,在李日韦的神奇组合中,变得陌生和不可思议。赖圣予、杨晓钢长期合作,形成了共同的艺术立场,他们的作品,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表层之下和之外的非和谐、异样、怪诞的样态,而画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是敌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无疑具有警世的意义。
黄彦的雕塑关心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之外的志怪文化,并对其给予非常人性的表现。艺术家的另类立场,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而且对我们生活其中的当代文化也是有启发性的。
我认为,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自身各种立场并存的复杂性,都是艺术家反思和确立自己的立场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要在这种复杂的情境中,抵抗名利的诱惑,真正做到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并一以贯之地坚守,则并不是那样容易做到的,也正因为这一点,我想再说一次,对于艺术家来说,立场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