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内蒙古民族歌舞乐《天堂草原》北京首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9-13 22:40:23 | 文章来源: 新华网北京

    内蒙古的民族歌舞乐《天堂草原》11日在北京首演。蒙古族长调、马头琴、蒙古搏克、呼麦、蒙古四胡、乌力格尔、鲁日格勒舞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舞台上的亮点。

    “这7项全部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借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机弘扬璀璨的草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天堂草原》的艺术总监廉信告诉记者。

    一群男儿颈绕彩条,像雄鹰一样在舞台上展翅,身体在灯光下闪着健康的光泽,这就是“搏克手”的英姿。廉信介绍,“搏克”是蒙古语摔跤的汉语译音,“搏克手”颈项上的彩条是“张嘎”(蒙古语),它记录着他们的每一次胜利。

    当草原上响过一阵似风似哨的声音时,那是蒙古族特有声乐艺术“呼麦”的魅力。它是由演唱者喉咙发出一个共鸣音的同时,在口腔里又产生另一个哨声,从而形成泛音色彩。“它模拟大自然的风声、山泉声以及诵经的声音,共有12种变化,目前常用的是3、4种。”廉信说,近年来,呼麦艺术发展很快,甚至还出现了女呼麦。“这一曾濒临失传的艺术的发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体现。”

    蒙古四胡也是蒙古族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宫廷、祭祀和军乐之中。据了解,这次是蒙古四胡首次在全国性的演出中亮相,它常与乌力格尔等民间曲艺同台。乌力格尔是集民间文学、说唱艺术、器乐演奏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无论是史诗还是章回式小说、民间故事,都是乌力格尔的演唱题材。

    欢快活泼的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达斡尔姑娘的天真烂漫和花季年华,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达斡尔语“鲁日格勒”大意为跳动起来。

    此外,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不但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是由我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而马头琴则被蒙古国抢先申报。

    美妙的传说、嘹亮的牧歌、悠远的琴声、奔放的舞蹈……舞台上的每一样都浓缩了传统和现代的草原文化。廉信说,民族艺术是人们长时间生产劳作中的精神表达,它与自然及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牧歌唱响在草原上,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