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钟鸣声声绕古今 大钟寺看古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7-28 07:52:53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水龙珠纹错银铜钟
铸于明代(1368—1644),通高18.4厘米,口径13.7厘米,重量1.57千克。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明清精品展厅

    走进大钟寺,都市的喧嚣与浮躁便立刻被隔在门外,感受到的是一种幽静古朴的氛围。这里没有炎炎夏日引起的烦躁不安,只有苍松翠柏带来的清凉惬意。沿着主路由南向北逐一参观各个展厅,战国编钟的壮观、佛道钟铃的别致、明清铜钟的大气、永乐大钟的宏伟便一一呈现眼前,令人在目不暇接、大开眼界之余,免不了惊奇和赞叹。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落成于十二年冬,是清帝祈雨场所之一。因寺内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大钟,故又俗称“大钟寺”。1985年10月,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创立于此,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以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和古钟资料、传播古钟文化知识为宗旨的专题性博物馆。

    走进古朴凝重的历史沿革展厅,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照片和一行行整齐详实的文字讲述着古钟鲜活的历史及发展进程,使人们了解到古钟文化的源远流长。踏入战国编钟展厅,映入眼帘的一整套编钟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的仿制品。虽说是仿制品,但造型之精美,气势之壮观,仍然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以音域宽广、音调准确著称。展厅工作人员拿起木槌敲击编钟,清脆悦耳的钟声随即传出并久久不息,令人心旷神怡,不由自主陶醉其中。

    九亭钟园是一组新修复的建筑,由9座钟亭、32间钟廊组成,悬挂着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古钟,大小不一,风格各异,别有一番情趣。

    在大钟寺的最北边,有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华严觉海”4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这便是大钟楼了,国宝级文物“永乐大钟”便珍藏于此。早听说它是古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今日得见庐山真面目,果然要叹一声“名不虚传”。永乐大钟形体宏伟,通高6.75米,口径3.3米,重46.5吨,造型精美,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总计达23万多字,使人禁不住啧啧称奇。

    听工作人员介绍,在清代,大钟寺作为皇家寺庙,凡遇国家庆典和释门大事,这口大钟便会被敲响,皇帝多次亲临大钟寺,并敕令在此祈雨。如今,永乐大钟虽历时近600年之久,音响仍圆润宏亮,穿透性极强,钟声可传四五十公里,余音达2分钟之久,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铸造工艺的精湛。在观赏大钟的人群中,有两名外国年轻小伙子特别显眼,他们绕着大钟转了一圈又一圈,目光是那样地专注投入,迟迟不肯把眼神从永乐大钟上移去,仿佛要把大钟的每一处细节都看个清楚明白。笔者好奇心大增,上前与他们交谈。原来,他们是从英国来北京旅游的,听说大钟寺内有这样一口著名的大钟便立刻赶来参观,想把永乐大钟与他们伦敦的大本钟作个比较。我问他们亲眼目睹后感觉如何,只见他俩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响亮地说:“Wonderful!”话音未落,我们3人禁不住一起哈哈大笑。

    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行走在雕梁画栋的殿宇中,徜徉于精美别致的古钟之间,就如同来到了一个钟的海洋、钟的王国。而人的思绪,仿佛也会在不由自主间跟随着钟声回到那已经远去的、曾经辉煌的时代。

北宋铜钟
铸于北宋熙宁十年铜钟(1077),通高194厘米,口径113.5厘米,重量1394千克。

鎏金铜钟
铸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通高45.9厘米,口径31.4厘米,重量24.8千克。整个钟体自上而下分成六个部分,每部分都饰以不同的鎏金纹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