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2000年前南越王宫生活场景重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5-29 20:27:12 |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南越国宫署遗址从1995年开始发掘工作,至2005年年底,发掘面积共11300平方米,清理从南越国到明清时期的各类遗迹共3516个,其中房屋349座,水井353口,渗井541口,这为观众的参观提供了大量精彩的细节。

    历代建筑遗存层层叠压

    观众进入遗址参观,可以看到一些四棱形的土墩,这就是考古工作者所称的“关键柱”。

    从一根根关键柱上可以看出,这片遗址从现地表往下5~6米的文化层划分为14层,跨越了12个朝代,堪称广州发展的无字史书。其中重要的遗迹包括秦造船遗址、南越国宫殿、廊道及地下排水设施、两汉排水渠道、六朝的高台建筑、唐代砖砌路面、五代南汉国的宫殿和苑池、宋代大殿、明清布政司署、法国领事馆以及民国时的日本神社和胡汉民公园等遗迹,层层叠压。

    这些关键柱也是广州城市建设的断面,表明这里既是今天广州“老城区”的中心,又是最早的番禺城、南海郡治、南越国都城和宫署区所在。

    御苑是最早东方园林

    重新开放之后的遗址中最抢眼的看点之一是南越王宫御苑遗迹。御苑中有石构水池“番池”以及曲流石渠。番池中发现了不少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大型印花砖、瓦件、铁门枢等建筑构件,还有叠石柱等遗物。曲流石渠北端与番池相连,石池之水通过木暗槽引入曲流石渠。

    专家介绍,南越宫苑遗迹发现意义重大:首先,这座建于两千多年前的宫苑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代表东方园林风格的王宫园林;其次,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可与古罗马建筑相联系的石质建筑构件,是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专家们认为改写了中国建筑史。

    从御苑遗址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南越王宫规模宏大的排水设施。这组构造精密、科学的排水系统由明渠、暗渠、地漏、沙井箱等组成,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是目前秦汉考古中发现的最为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

    南越木简价值连城

    在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不过未来参观中最重量级的展品,当数南越国木简。这是岭南地区首次发现的简类文物,共100余枚。

    经过初步考察,专家们判断这批木简是南越王宫的纪实文书,涵盖了宫室管理、职官、地理、法律、风俗等,从多方面反映出南越国的制度,不但印证了遗址定性、年代的正确,更为南越国史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价值无可估量。同时,木简上的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部分舒朗秀美,可以说是现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成熟隶书。不过,开放时,观众暂时不能看到原件。

    两朝宫殿气势恢弘

    遗址中还包括了南越和南汉两个朝代的宫殿遗迹。其中南越国一号宫殿坐北朝南,面积近600平方米。宫殿原是高台建筑,台基四周用砖包砌,整体制作十分考究。

    由于南越王宫殿是模仿西汉高祖刘邦所造的“长安城”建造的,长安城里有长乐宫(东宫)、未央宫(西宫)、明光宫等。长乐宫是皇帝办公和帝后居室,建于高地,而一号宫殿遗址正好就在古代的禺山高地上,相对位置与西汉长乐宫一模一样,因此专家推断一号宫殿很有可能就是“长乐宫”。 
    南汉宫殿建在东西六排、南北六列的磉墩上,可见它是一组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规模宏大的建筑。      
    还原有趣历史细节 
    通过多次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文物,同时对于广州历史上的城市生活,也有了越来越多有趣的认识。

    枣树结实粒粒在“案”

    如今岭南地区的枣树几乎绝迹,但是在宫署遗址出土的木简中,却频频看到这样的记载:“壶枣一木,第九十四,实九百八十六枚。”“壶枣一木,第百。实三百十五枚。”“高平曰枣一木,第卌三,实□百廿八枚。”

    专家分析,从这些木简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南越御苑中栽有不少枣树,而且管理相当严格,不仅都有编号,甚至每株结多少颗果实也一一记录在案,可见是皇家财物,丝毫不得马虎。此外在位于解放北路的南越王墓的发掘中,也曾发现较多枣的残骸,说明当时枣在广州地区还是相当普遍的。至于后来为何消失,就不得而知。

    冬瓜可能不是舶来品

    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出土的植物种类大约有40多种,仅种实就有十几万粒,包括南酸枣、罗浮柿、君迁子、楝树、方榄、杜英、杨梅、荔枝、山鸡椒等,还有大量的葡萄属种子和6万多粒甜瓜籽。此外还有不少植物叶片。不过最吸引专家目光的,却是一颗貌不惊人的冬瓜籽。

    这颗冬瓜籽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例。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冬瓜属于外来物种,可能是从西域传入的。但是这粒冬瓜籽的发现,则可能证明冬瓜是中国的本土物种,而起源最早也许就在广东。因为它出现的时间,比凿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时间还要早。

    宫中曾大量养“水鱼”

    在南越御苑的弯月石池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量的龟鳖类动物遗存,达数百只之多。专家认为,这些龟鳖类应当是南越王宫中人工饲养的。一方面可能是供观赏,另一方面也可能利用它们的壳做游戏。

    龟在中国古代是“四灵”之一(玄武),那么南越宫苑中饲养它们是否有祈福之意?专家说这也不大可能,因为南越国是由原秦军将领所建,其制度多沿用秦制。而中国的“四灵”信仰在汉代之后才日渐盛行,在南越国时期还谈不上有太大影响力。

    这些龟鳖类骨骸的堆积比较集中,有专家认为,史载汉军灭南越国之后,放火焚烧、摧毁了宫殿,这些龟鳖应当就是在那场大火中,被坍塌的砖石掩埋而死。

    宫苑曾是古时“动物园”

    遗迹中发现的动物骨骼不少,仅在一口渗井中便发现718块,能鉴定出的种类有11种,包括哺乳动物、鱼类、鸟类和爬行类。在之前的发掘中,还发现过豪猪等动物。此外出土木简中也有关于饲养鹿的记载,可见当时南越宫苑中动物种类相当丰富。专家指出,“苑”在古汉语中本意就是豢养动物的地方,这些动物既能供君王后妃观赏,又能提供新鲜美味的肉类,一举两得。

    王家御苑难挡鼠患

    竹简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不得鼠。当笞五十。”还有关于“得鼠”后便可免去刑罚的记载。以“得鼠”的多少作为是否“当笞”的依据,说明当时鼠害或者鼠疫较为厉害,即使贵为王家御苑,也难挡老鼠入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