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日本 源起敦煌:岩彩画在中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16 13:58:18 |
文章来源: 《艺术界》

 

陈文光,《还有什么比时尚更容易过气的东西吗?作品1》,2010年,云肌麻纸、矿物颜料、金属箔,360 × 180 厘米

在日本,岩彩画被称作“ 岩绘”,在我国台湾则称为“胶彩”。9月9日,“东方色彩·中国意象中国岩彩画之学术构思”展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结构清晰地反映了“岩彩画”的出处、特点和现状岩彩画在中国作为一种新的提法出现于1990年代中期,一批从日本学习归来的画家开始使用传统的矿物质颜料进行创作,并称之为“岩彩画”;他们带回了日本画的经验,日本画在历史源渊上又同敦煌的佛教壁画有着莫大关联;而到了今天,这种存在争议的绘画也已经成为美术院校里一个细分的专业,面临着它的创作和发展问题。

临摹敦煌

敦煌壁画为岩彩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供追溯的背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于1900,1937年起,李丁陇、张大千、常书鸿等一批画家就先后赴敦煌临摹和研究壁画,并举办展览。1941年,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佑任视察河西,在参观莫高窟后呼吁成立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赴敦煌考察;1944年元旦,国立敦煌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任首任所长。在六十几年的时间里,研究所承担着考古、临摹、保护、资料整理和研究等工作。

现在的敦煌研究院坐落在莫高窟的旁边,下午时研究院内十分安静,大部分人都去了广州和上海撤展,一是广州的岩彩画展览,再就是敦煌壁画在世博上的展出。在外展出的大多是研究院下属美术研究所的临摹作品,这些作品使洞窟内的艺术得以移动,与更多人相遇。

临摹是美术所的工作重点之一。现在壁画的临摹分为三种——复原性临摹、现状性临摹和整理性临摹。复原性临摹比较复杂,因为要试图恢复壁画最初完成时的效果,需要借助实验室的科学分析,至今莫高窟尚未有一个洞窟完全复原;现状性临摹是对壁画当下状况的记录,将破损、氧化后的效果都保留在画面中;整理性临摹是目前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临摹方式,画家们凭借经验,对比同一时期绘画的特点,将一些破损的部分在临摹时进行修补。陈列中心的复原洞窟都属于这一类,颜色更加鲜艳,线条也更完整。

在最初对洞窟的临摹工作里,画家们徒手起稿,用的大多是水粉颜料,但是水粉不稳定,时日一长就会变色,后来开始用矿物质颜料逐步取代水粉,更接近壁画创作时的质感,不过直到2000年美术所才开始在临摹中全部使用矿物质颜料。美术所所长侯黎明说,徒手起稿误差较大,但老先生们的临摹作品最为宝贵的一点是“气韵贯通”,现在的美院毕业生素质不够,没有国学底子,所以每年分到美术所的年轻人都要先在接待部担任一年的讲解员,以熟悉洞窟情况。

1   2   3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