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曾丽

曾丽

时间: 2021-10-15 09:55:32 | 来源: 艺术中国
专题 >

曾丽分享苗疆故事:我绝对不去改变苗绣本来的面目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创始人、馆长,苗疆故事品牌创始人曾丽主题发言

大家好,我是贵州人,今天我看到在座有这么多首都的专家、艺术家、企业家为我们贵州、为榕江的建设同策同力,我作为一位贵州人特别开心,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讨论的主题,我们过去是怎么做的。

主持人给我四个题目:“苗寨里有哪些文化资源?为何您独钟苗绣?”“苗绣里藏着哪些秘密?”“如何让苗绣在今天转化?”“如何才能让更多人走进并停留在以苗寨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乡村?”我就按照这四个题目来讲,苗寨里有哪些文化资源,我想在座各位专家学者都是常去村寨做各种项目的,对于苗寨的文化资源都比较了解,我就不多讲了。

苗寨

对于我来说,我跟我的父亲总共花了45年的时间来做了苗绣的研究,包括苗绣收藏和传播,为什么跟苗绣相伴40年,我先演示几张图片给大家看一下,让大家看看真正传统的苗绣是什么样子,如果大家去百度搜苗绣的图片,至少50%已经不是真正的苗绣了。所以我想今天给大家看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苗绣模样,什么是没有被异化过的苗绣。

首先,我们会直接被它的单纯的美打动,苗绣的美吸引了今天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包括今天我们讨论它,首先也是因为它的美、它的智慧。当下,苗绣开始从村寨向都市来流淌,这是它的力量。大家通常会看到苗绣服饰五彩斑斓,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秘密?

这张图是整个贵州苗寨的分布图,也算是一张苗绣地图,我只列举了两分之一的支系,仅是在贵州就有上百种苗族的支系,而且每一种支系它的服饰的款式和刺绣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们会去挖掘它,其实经由长期的研究探索,我们发现在苗绣里、村寨里的一些艺术、文化和智慧在过去可能会忽略了,比如这是榕江百鸟衣上面的苗绣图,经由系统地图案对比,我们认为这个图案跟上古文明时期的洛书河图有某种关联,著名的文化学者比如阿城老师在他的《洛书河图》一书中做了详尽的比对和说明;我的父亲曾宪阳曾就苗绣上的古老符号跟中国传统器物、出土文物、古岩画也做了系统对比和分析。我们认为苗绣保留了跟上古文明相连的符型符号。后来因为文字的出现、有了美术绘画的产生,这个东西就被大家忽略了,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苗绣五彩斑斓的一面,更深厚的文化价值的那一面就被我们忽略掉了。在榕江的传统村落里还有大量的传统符号遗存。今天有不少好心人去保护它,去帮助我们的苗寨。但是我们也看到传统的苗绣也在被外界异化和影响,这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

这当中有很多困惑,当我们看到这一套符型系统在苗疆依然活态保留的时候,这是人类的文化根脉。对于我来说,我选择的就是尊重和敬畏之心。

画面上的这几张苗绣来自不同村寨、不同的人家、制作于不同的年代,但是它们都来自相同的母体图案,这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图案,这是一个文化符号,这里面的事要细说起来就太长太长了,甚至是一个学科。

我们到贵州西部六盘水看到整个村落的妇女背小孩的背带都是用这个纹样,这个纹样已经流传千年,它是不能被轻易篡改的。对于苗族人来说,这是他们认祖认宗的依据;对外界来说,这是苗族人的族群符号。今天当都市与村寨互动的时候,文化尊重的边界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这是我在黎平县收藏到的一张苗绣,简单提炼解读一下它的含义,上面的十字纹、回纹、万字纹,一张简单的绣片道尽了世间的宇宙法则,中华文明本来就有十字崇拜,就是一个横竖相连的阴阳和合的纹样,在时间长河里面轮回旋转的时候形成了万字纹,苗绣上保留了一套哲学密码,在我今天来看就会觉得这是我们要去一探寻和解读的。我们做文创的时候,首先要对苗绣正本清源地做一个梳理。

我们做苗绣的收藏,也做了中国第一家苗绣主题博物馆,今天也做了很多文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文创上的探索和心得。这是在贵州黄平收藏到的一幅清代的苗绣,这里面的符型纹样密码我就不解读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文创演绎的时候,我们把它做成了丝巾,文化尊重之下,我们才会出来更好更有根的东西。后来又把它又在瓷器上做了演绎,这些都是爆款。我们还把少数民族的纹样提炼出来做成了纹样书,用来做包装纸。这是我们今年刚刚得的一个金奖的产品,苗绣跟当代首饰的结合。特别要告诉大家的关键点是:做文创的时候我有一个原则,绝对不去改变苗绣本来的面目

帮助村寨最需要、最具体的是两种东西,第一个是尊重,第二个实实在在的给他们输送订单。这是我的理念啊。

苗疆故事的文创理念是“苗疆元素 国际表达”,以设计做结合。文创这件事情本来是很长的产业链条,一定是村寨、设计、工厂、销售、营销形成一个环节。

关于苗绣的产业发展其实不少品牌都已经在行动了,只是说可能过去大家没有往这方面想去关注和思考,我们文创演绎了这么多品类的产品,产业链已经在形成了。我曾经很诚恳地告诉过我们贵州的领导,我认为其实在市场上,苗绣的产业是存在的,只是说过去可能我们没有把它统计进来。

如果让设计师去村寨先从文化调研、提取元素开始,再进入设计环节,我觉得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尤其像苗绣有几百种之多,文化整理和元素提炼应该是博物馆、研究院做的事情。过去我们花了二十年时间,把苗绣基因库建起来了。最重要的工作是甄别,庆幸的是我跟苗绣打交道40年,见证了从80、90年后传统苗绣开始因外来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的地方已经看不到原本的样子,所以我们做了这个基因库。我们的出发点是:苗寨的青年人可以通过这套基因库,把传统的苗绣恢复出来;对于今天做文创的人来说,这是很好的设计工具。我是根据自己做文创的心得知道需要这个工具。去年把《苗绣图源》这本图书推了出来。

回到怎么才能给村寨带来实际的受益话题,刚刚专家们贡献了很多智慧,项目负责人汪莎的发言很打动我,我也分享一下我们过去做的一个案例。先要做传播,贵州或者是榕江的人民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去宣传。这个案例是我们跟游戏公司完美世界集团的一个联动合作,去年我们先是把苗绣、银饰、蜡染里面关于非遗的知识点做进游戏里面,这样让年轻的玩家在游戏中获得非遗知识。今年又升级了,直接在西江千户苗寨设立线下打卡点,玩家必须要实景打卡才能进入下一关,这款游戏60天流水破8亿人民币,这种做法能给苗寨景区引流,让年轻人关注到传统文化。9月28号我们就会在那个景区把打卡的点建起来。大家都在想办法为振兴乡村尽一份力。

感谢大家,我代表我家乡的贵州谢谢大家。

(本文由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创始人、馆长,苗疆故事品牌创始人曾丽在主题发言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而成。图片来源:曾丽)

我绝对不去改变苗绣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