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靳之林先生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时间:2018-12-28 15:47:45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


靳之林先生(1928-2018)

2018年12月9日上午9点17分,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靳之林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靳之林,1928年生于河北滦南。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美协陕西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会员,文化部艺术(美术)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其代表作品有《南泥湾》《毛主席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罗盛教》《公社女书记》等,晚年开创油画激情大写意学派。享国务院政府津贴,获法国功勋与敬业最高颁奖委员会金质十字勋章。


靳之林在滦县中学学习时期


1928年,靳之林出生在河北省滦南县,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高中时在北平就读于北平市立师范学校,学习国画山水,以临摹为主。1947年考入北平艺专西画专业,大学的学习为靳之林今后的油画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北平和平解放后,从解放区来了很多教员。靳之林从徐悲鸿、吴作人那里学习了色彩的表现方法,又从彦涵、古元、王式廓等解放区来的老师那里学习了构图创作的方法,其中,古元的原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毕业后,靳之林留校任教,但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艺术形式、艺术思想,一直吸引着靳之林。


在北京市立师范学习,1947年北师欢送冬青书画研究会毕业班全体合影


1951年靳之林毕业留校,任教于绘画系。这是在担任素描教学期间与李斛先生一起在画室进修人体素描


逆光中的维纳斯  1950年作  40*53cm 木板油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靳之林多次去到延安进行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陕北题材的作品和革命历史画。他的代表作油画《南泥湾》便是创作于那个时期,作品以生动的人物造型组合,真实地反映了特定的时空情景,充分表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乐观主义。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还有《陕北老农》、《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土窑》等。靳之林在《生活的足迹》里深情回忆了这段过往:”从1959年——1961年连续三年的延安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艺术的故乡,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的道路和艺术道路,这就是古元和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所走过的道路...我已经和这块黄土地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这时心理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欲望如火难熬:全家到延安落户!我在这块土地上扎根,作延安人。“


这是在河北饶阳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与生产队队长(中立者)合影,右为董希文先生,左为靳之林


《南泥湾》

事与愿违。1961年,靳之林被学校派出支援边疆,调到长春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任油画教研室主任,美协油画组长。靳之林一直从事教学和创作工作,处于创作的高产阶段,迷人的长白林海、桦林飞雪激发了靳之林纵情抒发祖国河山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之美。当年冬天,靳之林深入抗联生活和战斗过的吉林漫江长白林海,完成《长白林海》、《长白红日》、《东北抗日联军种过的地》、《抗联走过的独木桥》、《林海小舟》、《桦林飞雪》、《小白桦树》与《小白桦林》等一批作品,随后完成的油画《长白林海》就是此时的代表作之一。但同时,靳之林仍怀念着黄土地的质朴之美。1965年,靳之林被下放,直到1973年离开五七干校去延安。


1961年12月—1962年2月靳之林在零下40度的长白林海抗日联军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写生作画


小白桦林  1961年作 40*33cm  木板油画


长白林海之一 1961年作  196.5*101cm 布面油画

1973年,靳之林正式调到刚刚成立的延安地区文化馆工作。阔别12年后,靳之林重新回到了延安,并实现了他在延安安家落户的愿望。落户黄土高原后,靳之林画了一批反映延安和延安人的写生作品,多是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油画,其用笔的写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自由和抽象性,这一时期形成了他的风景写生中独特而重要的艺术特点。同时,从1978年开始,靳之林在延安地区开展民间剪纸普查,从此进入中国民间艺术的研究领域,,从老大娘那里拿到了“生生”和“阴阳”这两把钥匙。靳之林把他对中国民间剪纸的研究和延安石窟的发现成果整理成展览,在北京展出后引发了全国乃至世界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关注。


童年之梦  1978年作 77*53cm  布面油画


宝塔山  1983年作  52*39.5cm 纸板油画

1985年,靳之林发表《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主任杨先让先生邀请靳之林带领陕北剪纸高手到学校表演,由靳之林进行教学讲解,直接促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成立。1987年,靳之林调回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任教,开始将工作着力的重点放在民间美术纹样的整理和总结自己对本原文化研究成果上。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为其举办了《生活的足迹》画展,记录了靳之林由1954年到1986年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

悲鸿恩师的油画《箫声》

引我进入艺术的殿堂

古元同志的版画《菜圃》

把我送到陕北黄土高原之乡

陕北窑洞里的老大娘给了我两把金钥匙

一把叫“生生”,一把叫“阴阳”

打开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宝藏

--靳之林

1997年香港回归,靳之林的创作激情被激发,重拾画笔,走遍陕北,画情画景,从此进入绘画创作的盛期。在这批油画作品中,靳之林更加关注体现中国这块土地上自然观的题材。无论是黄河还是玉米地,或是雪景,都是对大自然的歌颂,是豪放的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精神的赞美。画面的景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观物取象”,而是“心象”寄寓于眼睛所见之形象,把对自然的理解凝固在画面上,用符号性的线条组成画面,把“天人合一”的中国山水画观念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这是一种激情和精神的记录,一种“激情大写意”的画风。


迎庆香港回归   1997年作 53*68cm 布面油画


洗雪百年国耻  1997年作   70*40cm  布面油画

2010年,在中央美院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下,“靳之林油画大展”和《靳之林现象》大型画册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靳之林从艺六十余年中两百余幅油画作品,近百幅素描作品,以及回顾靳之林致力于民间美术研究之历程的文献展。

2012年,黄河的协奏——靳之林黄河专题油画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展出靳之林先生从数百幅黄河题材作品中精选出的八十余幅油画精品。众多的作品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内蕴深厚、境界博大的黄河篇章,印记着靳之林独特的艺术人生与探索,体现出他崇高的艺术理想与志向。

想在延安办一次画展是靳之林先生晚年的一大心愿。”用两辆大轿车接延安的农民朋友参加开幕式,一车小程村,一车桑洼村,让他们来看来自他们生活中的画。“2014年的春节,86岁的靳之林是与延川的农民朋友一起过的年。年后正月十八,延安大雪,第二天一大早,靳之林站在延河边上写生。

在靳之林先生官网上,他的最后一次展览活动是2016年10月:

9月23日上午,“‘丹青家传’之十:靳之林、靳山菊作品展”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幕,他将一幅亲笔签名的限量版画在开幕现场赠给了一位幸运观众。当时厦门刚遭遇台风,靳之林特地选了自己最中意的作品之一《皇家御园白玉兰》,希望用象征圣洁高尚人格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国民族精神的白玉兰回馈厦门民众。10月,结束了厦门展览之后,靳之林所参展的作品,又马不停蹄从厦门运到了陕西,参展“翰墨长安 唐诗意象”全国名家邀请展,靳之林是此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之一,展出作品共有6幅。


白玉兰之二(四条屏) 2008年作 53*136cm*4 布面油画

除了油画艺术,靳之林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艺术考察与研究,并由此进入到中国本原文化的研究,多次带领民间剪纸艺术、木偶、皮影走进学院殿堂,并努力推动中国民间群体文化艺术走出国门,已出版专著《抓髻娃娃》、《生命之树》、《绵绵瓜瓞》和《中国民间美术》。

回顾靳之林的一生,在考古、民俗学、文化学、美术创作方面都有成果,这些成果在靳之林的血液中融会贯通,汇聚成靳之林独特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面貌。作为新中国的一代艺术家,靳之林先生自觉坚持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文艺方向。靳之林的油画艺术走的是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之路,是与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同步的,他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给油画这个外来画种增加了独特的面貌,也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人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