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H Queen’s
1月27日,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在亚洲的首个空间将在香港H Queen’s开幕。3月26日,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于亚洲首个艺术空间同样将在H Queen’s开幕。已入驻香港的佩斯画廊(Pace Gallery)则表示不久将开设第二个空间。往年香港艺术季要从3月底开幕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以下简称香港巴塞尔)开始,今年则随着多家国际大画廊的高调入驻提前热闹起来。
香港艺术市场的火热有目共睹,除了亚洲最大的艺博会——香港巴塞尔每年吸引两百多家画廊参展外,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嘉德等拍卖行的春拍和秋拍也把香港的艺术日程塞得满满当当。近年来,伴随内地拍卖市场亿元天价频出,上海的艺博会发展迅猛,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艺术市场不可忽视的一环,国际大画廊进军中国市场自然是顺理成章。而香港由于注册方便、透明度高等优势,成为各家画廊不约而同选择的第一站。
深度介入中国市场
无论卓纳还是豪瑟沃斯,早就以不同形式介入了中国艺术市场。两家画廊都曾多次参加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等内地发展势头强劲的当代艺博会,豪瑟沃斯画廊更是代理了中国艺术家张恩利。佩斯画廊在中国市场的根基则更为深厚。2008年,起源于波士顿的佩斯画廊就在798艺术园区开设了其第一家国际分支机构——佩斯北京。多年来,佩斯画廊已代理了宋冬、尹秀珍、岳敏君、张晓刚等多位中国艺术家。2014年,佩斯画廊在香港的第一个空间开幕。
对于为何选择2018年初在香港进一步扩张,佩斯画廊亚太地区合伙人,佩斯北京、佩斯香港及佩斯首尔总裁冷林表示:“我们想用一种灵活的方式熟悉和参与到这一正在迅速发展的市场中来。未来我们会将更多欧美艺术和亚洲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关于进军亚洲的开幕展,卓纳画廊选择呈现比利时艺术家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个展“太阳的火焰”,这也是该艺术家在香港的首次个展。豪瑟沃斯画廊则选择带来美国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个展。2015年,马克·布拉德福德曾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带来其亚洲首秀,艺术家为展览创作的三幅大尺寸画作“树的眼泪”、“坠落的马”和“慵懒的山”为其赢得了中国艺术界的关注。2017年艺术家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和赫希洪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则为其带来更广泛的国际声誉。
新空间与新市场也带来艺术界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原Leo Xu Projects创始人许宇以及前纽约佳士得副总裁、战后及当代艺术部早间拍卖主管詹妮弗·廉将担任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总监。豪瑟沃斯香港空间则将由亚洲区资深总监郭慊慊和新加入的亚洲区资深总监蔡荔馨共同管理。
谈及为何选择香港作为进军亚洲的第一站,许宇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地理位置便利,和大多数城市都是2-3小时航距。香港有免税优势,语言国际化,香港的收藏群体来自全球不同国家,这些都让国际画廊的着陆变得很容易。”
豪瑟沃斯画廊合伙人暨副总裁马克·佩约特(Marc Payot)则表示画廊已介入中国市场逾十年,开设空间是毫无疑问的,只在于时机问题。“自2013年以来,我们在中国的销售年年翻倍。我们注意到藏家更加倾心于有挑战性的艺术作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项目对于亚洲地区的受众更加有吸引力。”
空间难找 抓住机遇
香港本土画廊季丰轩创始人季玉年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开年这波看似汹涌的国际画廊入驻潮,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从2009年开始,已陆续有多家国际画廊在香港开设空间。巧合的是,第一波入驻潮中的Ben Brown Fine Arts、高古轩、立木画廊、Massimo De Carlo画廊等都选择在毕打行(Pedder Building)开设空间。而2018年确定开设新空间的卓纳、豪瑟沃斯、佩斯则纷纷选址H Queen’s。
画廊们趋同的选择并非偶然。冷林认为,场地等主要条件的出现,为一些世界主要画廊在香港发展和扩张提供了机会。
“在香港很难找位置,画廊这门生意在运输、配套各方面要求都高,同时大画廊肯定希望有充足的空间。地产商意识到香港作为艺术交易中心的重要性,所以专门设计了这栋为画廊而修的大楼。大楼未落成前已招商订下合约,2017年底后国际画廊陆续进驻。”季玉年说道。
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的H Queen’s被称为香港艺术新地标,这栋24层高的建筑由思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CL3)专门为艺术机构设计,目前已确定将有至少8个艺术机构入驻,除上述画廊外,还包括首尔拍卖、艺术门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等。
除开场地的硬件条件,香港在手续方面的便捷性也是画廊们选择这里而非上海、北京作为亚洲首站的重要原因。有意进军内地市场的季玉年表示,内地在税收各方面的政策比较复杂,而国外画廊来香港只需简单注册公司就能落地,同时香港在法律、财务、税务各方面透明度高,因此可以算是国外画廊进驻中国市场,甚至亚洲市场第一站的不二选择。“无论如何先立下脚,两三年后运作稳定,可以再向北京、上海扩张。”季玉年表示。
面对不断入驻的国际画廊,作为成立于1991年的香港本土画廊代表,季丰轩并不觉得受到冲击。季玉年认为,香港的租金成本很高,国外画廊入驻势必会带来国际一流的名家高价之作,这些作品所面向的藏家群与偏爱中国近现代水墨或当代艺术家的本土藏家群其实并不重叠。同时收藏是有脉络的,每个画廊会慢慢建立自己的藏家群,所以竞争不在于西方或本土,而在于找到自己的定位。她也坦诚地表示,西方画廊在专业市场化运作方面有很多经验,本土画廊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度,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被淘汰。
立足香港 辐射亚洲
入驻香港的画廊当然不会局限于此地,迅猛发展的亚洲艺术市场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凭借香港的便捷,画廊可以更流畅地和亚洲各地的美术馆、媒体、藏家沟通,香港的画廊空间陈列了很好的内容,香港巴塞尔又提供了聚拢客群的效应。香港的团队可以将不同的展览和项目输出到亚洲各地。”许宇表示。
冷林认为,香港背靠内地,对艺术收藏有强烈的渴望,对新的文化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这种热情和渴望并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艺术,还包括全世界的艺术品,这种渴望很明显地辐射到了周围的地区和国家。由于香港特殊的文化和地理位置,香港的开放性、容忍性和多元性已经成为香港本身的特色,所以香港天生就具有中心的吸引力,也是最吸引亚洲艺术互相交流、竞争和市场交易的地方。
“我们可以通过香港看待内地艺术市场的发展,同时在香港感受到周围地区如韩国、日本、东南亚的艺术发展,另外香港的项目也会同时辐射到这些周围的地区,这是在香港发展最好的优势。”冷林表示。
对于豪瑟沃斯画廊来说,香港空间同样只是中国计划中的一部分,画廊还在上海、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从政府支持的项目到私人企业,上海这座城市在从各个角度激发创意活力,其中上海西岸也获得了大量投资。北京则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通过不断加强我们对亚洲市场的认知,彼此间的联系及拓宽网络,我们在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马克·佩约特表示。(本报记者 许望 上海报道/编辑 董明洁 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