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将“中国白”带上金砖

时间:2018-12-15 22:35:04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国礼大师和获奖企业在授牌颁证仪式上合影留念

在汇聚全球目光的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上,德化瓷再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16件金砖国礼,15件“德化制造”;会场凤凰厅内,墙壁上挂着的是德化白瓷装饰;会议餐具中,德化白瓷更是作为“国宴瓷”大放光芒……德化瓷从幕后走上世界舞台中心的260天,成为这次记者与之交谈的最精彩篇章。

不懈努力,终荣获殊荣

初秋之夜 天赐良机

2016年9月的一天晚上,一个来自厦门朋友的电话让德化县委宣传部长陈坚宏感到莫名兴奋——“厦门金砖会晤正在征集国礼作品,你们德化瓷要不要试试?”

履职县委宣传部长前,陈坚宏分管县域经济工作已有5年,丰富的经验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场在厦门举办的重大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将是德化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如果德化陶瓷能作为国礼,那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在德化,将打破德化是民窑的概念,德化陶瓷的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于是,他马上联系了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以下简称“会展局”,明确表示“德化陶瓷想参加竞争”,不过当时 “此事还早”,对方告知其“适当时间再说”。

不过,德化瓷进军金砖的脚步没有停下,此后的事实证明,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不放弃的人。

德化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对国礼瓷、国宴瓷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不惜代价 全力以赴

谋事宜早,决断为速!

既然机遇千载难逢,那么惟有全力以赴向前。陈坚宏立即向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县长刘德旺汇报。两位主官高度重视此事,大家迅速形成共识,县委县政府立即就此召开会议,并成立专项小组,明确县委宣传部作为项目的责任部门。

此后,县委书记梁玉华还多次到厦门参加相关会议,并与县长刘德旺主持并召开工作会作出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德化陶瓷入选!”

陈坚宏说,决定参与金砖,自己其实没有把握。能在在这样级别的平台上竞争国礼的,一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最精湛的艺术品,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他认为德化瓷也有自身的优势和底气:德化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与生俱来的“海丝”基因,深度契合金砖会晤倡导通融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此为“天时”;德化瓷成长于福建,积淀数千年,有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占据主场“地利”;德化瓷技艺经过长时间积累日臻完美,有一大批技艺超群的工艺大师,且全县上下一心,此为“人和”;德化瓷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大可放手一搏。

“德化瓷若能成为此次金砖国礼瓷,哪怕只有一两件作品,这都是德化向世界展现‘世界陶瓷之都’风采的绝佳机会,是德化打造‘现代官窑’的好时机。”陈坚宏说。

主动出击  终获回应

得到两位主官的大力支持后,宣传部同志们便开始谋划主动出击。如果会展局的人能来德化现场参观德化陶瓷,那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于是,德化宣传部多次向会展局相关人士发出邀请,请他们前来德化调研。宣传部也多次派人前往厦门,争取这一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积极争取,2016年12月2日,会展局组织10多人的团队来到德化。这是他们第一次到德化,百闻不如一见,沿着宣传部精心规划好的路线,当调研人员在展厅见到那一件件温润如玉、栩栩如生,不管是人物造像、花鸟还是动物等造型的陶瓷,都被深深打动和震撼住了。

很快,会展局发来回复,“德化白瓷很有希望作为此次金砖国礼作品的备选礼品”。接到这个通知,大家都很兴奋,感觉离目标近了一步。

百里挑一 脱颖而出

会展局对德化考察两天后,12月4日,宣传部的同志就应邀参加厦门会展局的国礼筹备会。当晚(12月4日)部里就准备好相关材料,第二天(12月5日)上午就召集全县9位国家级、20多位省级陶瓷大师召开金砖国礼动员会,会上明确了要紧扣“大国风范、金砖元素、闽南韵味”的主题进行金砖国礼作品创作。

能够参加国礼的征选,大师们都很意外,也很兴奋。这不是一场个人赛,关乎的更是德化陶瓷乃至德化的声誉。会上确定大师们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征选,德化的陶瓷大师们组成16个团队。

国家级专家助阵

马不停蹄,大师们会后就开始作品创作。这期间,宣传部的同志们频繁走访,时刻关注作品的进展情况。从走访的情况看,大师们对于国礼主题的理解和构思可谓是殚精竭虑,他们进行团队讨论碰撞,翻阅各类资料,请教高校教授,想尽办法完善作品。宣传部的同志感觉,大师们整体很有想法,但还缺“画龙点睛的那一点把握”。经过研究讨论,县委宣传部决定邀请国家级的专家到德化做指导,助阵大师们的国礼创作。

陈坚宏向县委县政府两位主管汇报并申请经费,再次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除了邀请专家之外,额外申请到一笔大师的创作补贴。很快,德化县政府拨出专款支持此项工作。

经过仔细斟酌,宣传部向三位国家级专家梁任生、杨胜、吴羽涵发出邀请。梁任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杨胜是香港闽港台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吴羽涵曾参与2008年奥运国礼的设计。梁、杨两位专家80多岁高龄,几位专家前后三次来到德化指导,让大家非常感动。第一次和全体大师们见面,专家们侧重讲解创作主题、创作理念,以及与德化白瓷特点线结合等,而后专家们都与大师建立联系,下到创作团队中,根据每个大师的擅长创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大师开始画图纸到进入作品创作、作品修改等环节,专家们都极认真地为每个大师、每件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

专家们带来最新的视角和理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大到创作方向,小到配饰的点缀,颜色的运用,每件作品都在讨论和指导中逐步提升。

厦门会晤赠礼交接仪式

百里挑一  大师经受的考验

国礼的考核标准特别严苛。送一次设计稿、两次实物,德化陶瓷大师从最初的247件到最终入选的15件国礼,可谓是百里挑一。每个阶段都有被大量淘汰的作品,而每个阶段对于大师们来说也是不同的考验。

比如画设计图,对很多大师来说非常困难。不少大师平时创作都是在脑中设计创作,然后直接做坯,基本不画设计图。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内,要完成构思创作,勾画设计图,对那些没有画图经验的大师们来说,可谓难上加难。

第一轮筛选后,接下来就要烧制实物样品,首批实物作品有141件。因为国礼要体现大国风范,因此这次的作品设计器形较大,这给烧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一般来说,陶瓷艺术品的烧制率只有30%,但这次国礼的制作,烧制率普遍低于10%,也就是说,做十几件只能烧制成功一件。

第一批实物制作时间不到一个月,期间恰逢2017年春节。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宣传部的同志就开始走访大师,既是向整个春节都在赶工的大师们拜年,也是及时掌握大家的进度。在走访过程中,徐思敏大师表示要放弃遴选,因为他设计的作品《一诺千金》是长方形,且体型大,烧制要求很高,他做了几批,没有一件成功的。陈坚宏与大家一起积极鼓励他,后来徐思敏又重新做了一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获得两件成功的样品。

2017年3月1日,首批实物作品141件按时送达厦门。

经过第二次筛选,141件德化作品剩下79件入选,但入选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会展局要求作品还要提升,并对个别作品还提出了明确的修改要求。例如,陈仁海的“四海和尊”作品被要求增加高度10厘米,烧制难度则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其他大师也在进行各种调整。

国礼作品筛选的过程严苛得近乎残酷,厦门金砖办从德化的79件作品中选了71件送到省里,由有关专家进行挑选,最终全省选中送往北京的作品仅有22件。

陈仁海作品《四海同心》

备选国宴瓷  另一个战场

国礼的参选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另一方面,金砖会晤国宴用瓷的机会也进入德化县相关领导的视野。精美耐用的日用瓷一直是德化瓷的一大招牌,如果能被选为金砖会晤国宴用瓷,则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这也是县委书记、县长的共识。

但此前会展局并没有将德化日用瓷列为国宴瓷的备选,这个时候要增加备选项目,有很大的难度:第一,需要获得金砖办、会展局的同意,第二,要在短时间内让企业和大师们拿出符合要求的样品。

宣传部的同志继续跑金砖办、会展局,经过多番的推荐,终于为德化白瓷拿到了参评国宴瓷的机会。

然而,当组织和企业和大师们就餐具创作开座谈会时,不少企业和大师有顾虑,他们表示,国宴用瓷“要求高、数量多、时间紧,很难按时完成,怕误了国家的大事”。

确实,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让企业和大师更有底气和信心,宣传部组织陶瓷企业到山东等地学习考察,了解国宴瓷的设计制作。在走访中大家了解到,研发一套餐具要800多万元,而且材质、制作、检测都有很高的标准。很多打算参选陶瓷企业、陶瓷大师顿时感觉“压力山大”,担心资金问题,担心制作难度,担心样品检测等等,也有企业打了退堂鼓。

考察结束后,陈坚宏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针对具体困难和企业需求,出台餐具研发奖励政策,由政府给予研发经费补贴。同时,聘请了餐具界的“陶瓷泰斗”张守智专家给予指导。最后,德化确定柯宏荣、陈仁海、五洲集团等组成的9个团队参与国宴用瓷竞选。

备选过程中还出现一些波折。例如,因不熟悉规则,在送评时没有附送检测报告,被当成次品退回。紧要关头,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想办法,一面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一面邀请权威的检测机构加急检测,终于在最后一刻,将所有材料都送齐,保证德化的产品顺利进入备选金砖会晤国宴用瓷的流程。

金砖国礼 ,“以德化为主!”

“你们大获全胜,备选国礼以你们为主,总共才44件,你们就有15件,另外还有国宴和会议用瓷!”2017年5月25日,接到厦门金砖办的来电,陈坚宏非常激动。半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费,金砖办的人转述北京方面对此次德化选送作品的评价——“非常精美、漂亮,很满意”。

宣传部沸腾了,德化陶瓷界也沸腾了。最早的目标就是一两件入选国礼,想不到被挑中的国礼作品有15件之多,还有会议瓷、国宴瓷。大大超出了此前的预期。

2017年5月27日,县委书记梁玉华带领宣传部的同志们前往厦门接任务。作品入选,紧接着就是进入制作环节。从厦门回来后,梁玉华书记召集入选作品的10位陶瓷大师开会,要求大师们要做好陶瓷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全身心完成此次国礼作品、国宴瓷的创作,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

为了金砖的承诺 撸起袖子冲刺80天    

参选金砖国礼和国宴用瓷的成功,只是阶段性的。显然,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15件国礼、会议瓷、国宴瓷,每一项都不是只做一件,而是要做出多件同款,还有作品的底座、包装等制作,这是一项浩大工程。8月22日前要交付作品,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作品数量大、烧制成功率低、制作时间紧,要在规定时间内交付作品,对德化相关方面都是巨大的考验。

赶进度:大师们平均减重10斤

到了国礼制作的阶段,大师和相关企业开启冲刺模式。宣传部的同志频繁走访,紧密跟踪进度。陈坚宏和很多大师提了“要求”:一切以创作制作为重心,其他的事一概让步。对陈仁海、徐思敏等大大师还特别要求,一律禁止喝酒,就算创作遇到困难,也不能碰酒。

那段时间,大师们非常投入,见到他们常常是眼睛里布满血丝,一看就知道又加班一个通宵。时而欣喜,那是烧制成功了,时而沮丧,则可能又一次遭遇失败,所有的进度都写在大师们的脸上。

平时不烧窑的大师们,这段时间都是亲自上阵,守在窑炉边,每几分钟就观察一次。烧制一次往往要十几个小时,一窑不成功,就接着再烧一窑,直至成功为止。

陈仁海大师既要负责国礼瓷,又要负责会议和国宴瓷,数量多,责任大,也最让人为他捏把汗。他除了吃睡,其余的时间都在创作,有时候还连续通宵多天。“临近期限时,陈仁海发来信息‘作品全做好’,我心中的最大的石头落下。”陈坚宏这样说。

整个过程下来,每个大师都成功“瘦身”,平均减重10斤。

求完美:烧100个选10个

大师们对于国礼的制作使出浑身解数,都想拿出最完美的作品,不容得半点瑕疵。

不少大师都是按10比1的比率来生产创作,力求多做作品,选出其中最完美的作为国礼选送。陈明华大师,《玉玲珑梅瓶》就制作了100个,从中挑选出10个。大师陈仁海有一件名为《四海和尊》的国礼作品,他烧制63件仅成功4件。按照习惯,徒弟给这4件作品盖上大师的印章,但按国礼的要求,这是不允许的,只好重做。

好马配好鞍,好的作品,也要有好的底座,底座的搭配非常重要,为此大师们也都是费尽心思。陈明华为选原木底座就费了不少周折。她要求底座要能经得住冰冻和暴晒,但在德化没有制作原木座的师傅,她跑了仙游、莆田等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后来她找到了德化的一位老师傅,虽然这位师傅不会做,也没机器,但看到陈明华为这一底座如此地执着,就专门花了十几万购买机器,并请人来做。前后花了5个多月时间才完成符合大师要求的底座。

几个月赶制国礼的过程十分煎熬。离8月22日交作品的时间不到两天了,看着作品如期完成、成功交接,陈坚宏半年多来紧绷的弦稍稍放松了。

首批国礼作品从德化陶瓷博物馆运往厦门

一抹“德化白” 惊艳金砖会晤

2017年9月,金砖厦门会晤的会场上,德化白瓷大放异彩:在五国大范围会议室的凤凰厅内,德化白瓷被装饰于高达6.75米的主背景墙上部,五国国花浮雕交相辉映,洁白晶莹、宛若云带;会议和餐桌上,美轮美奂的会议用杯、餐具大获赞誉;典雅高贵的“中国白”烧制成的精美作品,被当成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宾……

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了“德化瓷”在此次会晤的精彩亮相,“德化陶瓷”“德化瓷匠”等不断登上热搜,也引来国内外众多游客、企业家、艺术家等到德化探访千年瓷都的白瓷魅力与自信。

2017年9月中旬,中央、省、市还有境外4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德化开展“异彩中国白”新闻采访活动。

2017年11月上旬,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赞助单位、创作团队授牌颁证仪式在厦门举行,德化10支团队获得表彰、15件国礼作品也获得证书。

回顾整个过程,充满着紧张、焦虑和惊喜。

陈坚宏说:“很庆幸,德化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说,这次的成功是源自于德化上下同心协力,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大师们的辛勤付出,还有宣传部一帮工作人员积极为此事奔走沟通,以及厦门会展局的积极推动。”

大师们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可以说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支持就出政策。在整个过程中,两位主官一直都十分重视,只要是涉及金砖的事,第一时间解决,而且是无条件支持,给大师们开出专项补贴资金,解决一些政策上需要的帮助,邀请各级专家到场指导等等,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上下合心合力,共同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德化白的成功,离不开大师们无私而艰辛的付出。前期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大师们自掏腰包,先行投入设计制作。不要小看这笔钱,少的投入几十万,多的投入达几百万,就像陈仁海大师,有5件国礼、还有会议杯、茶具、国宴瓷,单单设计费就要200多万。要知道,在没有确定入选之前,这些投入很有可能打水漂。

 半年多的时间,大师们都是在焦虑中度过,承受的压力难以想象。大师们为了赶工,有些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再遇上烧制率低,更是着急上火,不少大师都亲自上阵,全程监控烧制,通过多次试验,改进烧制方法。这个过程根本没时间休息,有些10分钟就要看一次。全程下来,大师们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在巨大的压力下,几位女大师不知道掉了多少次眼泪。

一切为了将德化陶瓷推向金砖,推向世界,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一起走到最后。

2017年8月22日,首批国礼作品从德化陶瓷博物馆运往厦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