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林:尊重油画的表现语言,画出有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

时间:2018-07-11 | 片长: | 来源:艺术中国


2018年7月8日,一场名为“超然”的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在位于北京高碑店吉里艺术区的势象空间拉开帷幕。这次展览汇聚了徐芒耀、杨飞云、郭润文、冷军、李贵君、朱春林、常磊七位中国写实画坛的代表艺术家,展览共展出了他们近年来的新作40余幅。对于创作周期较长的写实油画来说,可谓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

艺术中国现场采访了参展艺术家、中国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以下为采访实录:

艺术中国:您如何看这次七位艺术家在势象空间这次雅集?

朱春林:中国油画院一直是遵循寻源问道的理念,其实无问西东,油画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我们是用油画这种方式材料来创作,但是作为画家是需要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内核来作为支撑的,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中国文化的根脉上继续在探讨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油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现在国家也在提倡文化自信,其实文化自信不是一个口号,还是需要热爱和实实在在的推进,需要有一种崭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创作的热情投入进去。我觉得画画不能只是局限在自己画面上的东西,一定要在画里面传递一种信息,我们需要有全球的视野,从人类文化的视野去看。我们中国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上对世界贡献的很多,但是近代我们是一种享受的状态。现在中国需要在文化上对人类文明有新的贡献。所以我们需要在各个行业,在艺术上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创作出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一些好作品,这才有价值和意义。

艺术中国:虽然油画是起源于西方,但在您的作品里似乎我们能品读到更多中国的味道。

朱春林: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比较关注中国文化,虽然我在画里面没有刻意的去追求中国绘画的,比如说现在有些艺术家提的写意精神等,要在油画语言上多多少少往中国画上面去靠。我觉得油画毕竟是有自己语言特点的,还是要尊重它自身表现力的特点,在内在情感和精神上是可以找到切入点的,因为中国文化里面的意境我觉得比西方在某些地方更高明。因为油画体系是科学、客观地尊重对象,文艺复兴以来解剖透视等严谨的科学性是它一直注重的方面,但是中国绘画,即便像宋代的院体画画得很严谨,范宽画得很具体,但是更多的是内心里一种意象化的造型方式。所以我想油画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包括审美、气质还有文化的内涵等。在油画里面一定能画出中国人的东方审美趣味,我觉得这里可以探讨的空间是很大的,也很有意思。

艺术中国:这次展出的《祭坛》这幅作品是如何构思和创作的呢?

朱春林:这幅画是很偶然的,我摆了这些很凌乱很复杂的静物。但是你看无论多复杂的静物你只要把它归纳成一个很单纯的大的结构,无论多复杂你不用怕。有时候好像你要画的东西很多,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要注意到抽象的大的布局以后,无论多复杂其实画起来都简单了。所以围绕一个大的空间环境,注意他们之间的穿插呼应的关系,其实画起来就没有那么难。

这张画其实就是在生活当中,我收集的一些可以进入画面的物件,并没有刻意去摆它,而就是我画室的一个角落,我觉得我想画这样一张画。这些静物复杂而凌乱,但是他们合在一起就像我们的社会群体,每一个人的角色都不一样,都可能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举一个更确切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乐团,那么多的乐器,综合在一起,还有指挥、和声,最后形成的一个有感染力的乐章能打动你,它们相互之间是和谐的,我觉得那就是合理的统一在一起了。

艺术中国: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叫作“祭坛”。

朱春林:我无论画风景,静物还是人,其实都是想表达一个情感。我觉得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能够活出一个价值,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献在祭坛上,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元素,共同为文化为生活创造出一些更有力量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社会当中,每个人都可以去贡献自己的一点声音和力量。我想表达有这一层意思。

参展艺术家、中国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接受艺术中国现场采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