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推出引入
近些年,在开放交流的大视野下,北京画院作为全世界收藏齐白石作品最丰富的艺术机构,将齐白石作为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不断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中华艺术的独特魅力。
2014年“白石造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展”展览现场
2014年,“白石造化—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为特区观众提供了一次欣赏与学习齐白石艺术的宝贵机会。2015年,北京画院与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合作,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了“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同期以中、英、匈3种语言出版《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集》,便于国外读者理解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展览及图录受到了匈牙利观众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2016年,北京画院翻译出版捷克学者海兹拉尔的《齐白石》和贝米沙的《布拉格的东方眼—捷克画家齐蒂尔研究》两本学术著作,以他者的眼光来看齐白石及20世纪前半叶的北京画坛。
2015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
自1982年开启的“中日美术交流联合展作品展”、2003年开启的“中韩现代美术展”,都旨在以水墨画为纽带,发扬东方的艺术精神,深化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近几年,北京画院还与希腊、波兰等国的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达成合作共识,通过双方文化资源的交流互换,实现国家间的文化对话与民众间的艺术共赏。
在将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国艺术推出世界的同时,北京画院还注重将优秀的外国艺术引进来。
2015年,北京画院与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合作,举办了“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向国内观众介绍米哈伊·蒙卡奇(Mihály Munkácsy,1844—1900)这位匈牙利杰出艺术家的艺术成就。2016年,北京画院再次与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合作,并与匈牙利李斯特故居博物馆联手,推出“匈牙利狂想曲—‘钢琴之王’的浪漫主义”展览,向中国观众呈现了李斯特璀璨的艺术人生,引领观者走入其所处的浪漫主义时代。
2011年,为配合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芙访华,北京画院举办了“巴西著名艺术家罗伯托·马加良斯艺术展”。同年,与韩国毅斋美术馆合作,举办“静中动·古中新—直轩许达哉邀请展”。此外,还邀请新加坡艺术家张美寅、陈建坡,日本华裔画家袁浩以及中国台湾画家李义弘等来京办展,向首都观众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艺术探索之路。
“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展览现场
在学术活动方面,2010年10月,“齐白石艺术国际论坛(2010·北京)”大型学术活动以及每年举办的两个中心年会,邀请了众多海内外的研究学者。这些来自全国及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捷克等国的学者及美术馆馆长,从不同角度阐释对齐白石艺术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画院带来了新的研究视域。2015年、2016年,先后成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匈牙利中心”“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希腊中心”,汇集国际研究力量,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
可以说,不断推出的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的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将优秀海内外艺术以展览的形式引入,已成为北京画院现今的工作重点与亮点。
艺术教育 薪火相传
北京画院不仅是当代中国美术重要的创作和研究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中国画教育基地。画院依托优秀画家资源,相继举办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进修班、研修班和高研班,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中国画、油画专业人才。
1964年9月,北京中国画院干部研修班结业纪念
北京画院于1958年开设第一届业余进修班,经过严格考核,吸纳了一批有志于扎根中国传统绘画的青年人才进入画院学习。改革开放之后,北京画院不仅专设了教育办公室,正式恢复进修生的招生工作,还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师带徒”教学方法。1996年,北京画院开设了油画进修课程,丰富了画院教学体系的构成。2001年12月,“北京画院研修部”正式更名为“北京画院培训中心”,并成立教育委员会。北京画院的研修教育,强调公益性,主张低收费。从最初每年招生几十人,到如今每年招生近200人,北京画院的艺术教育培训在传承经典、培养人才方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北京画院周思聪现场示范
不同于统一制式的学院教育,北京画院的艺术教育培训以师徒相传的形式,由导师们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画院主张不做机械性的“加工式”教育,鼓励学生探索自身的艺术风格,发散独立的学理思考;主张生活是艺术最好的老师,带领学生们深入生活,寻求创作源泉;主张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增强专业能力,更需要发展文化潜能作为艺术创作的持续动力;主张无终点式教育模式,在结业后仍对学生的绘画创作与发展给予支持。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京画院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学院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教学思想及培养模式。
面对质疑 勇敢回应
新时期以来,面对社会上对于画院存在的合理性所提出的疑问,北京画院倍感压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督促我们去改进工作的契机。经过不断的思考,我们认为画院的存在价值应该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不管是国办,还是省、市、县级的画院,都应该对其所处地域的文化和美术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画院中的艺术家应该是代表这一地域的艺术领军人物,画院应该是人才的高地。
三、画院应该在美术研究、艺术创作、传统继承等方面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四、画院应该是一个培养和传承中国艺术的专业机构,应该在社会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画院不仅是画家进行自我表现的独立个体,而且是可以表现出群体性的人才高地,是创作的主力军。
不可否认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因为有许多大家出在美术学院,所以一般认为美术学院的创作是引领美术界的风向标。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因为现代学校是以教育为中心,而非以画家的创作为中心。画院与美术学院截然不同,是引领艺术创作的专业机构。画院画家不仅需要根据个人特点探索自身艺术发展道路,更需要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对文化有所传承的艺术家。
由于之前有些画院的定位和方向一直不明确,因此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说人浮于事、管理不善等。有些画院的画家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很多偏差,比如只顾自己走穴卖画等,也给画院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其实从根本上说,画院系统作为国家成立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具备公益性。
面对社会上对画院体系的质疑,我们要看到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它监督着画院该往何处去。另外,这种社会监督也给画院增添了压力和动力,指出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画院必须要强调公益性,必须要强调创作主力军的作用,必须要强调对地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画院还应是选拔顶尖美术人才的一个高地。
展望未来 不断进取
回首北京画院建院以来走过的60年发展历程,得益于中央大力繁荣发展文化的契机,得益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支持,今天的北京画院迎来了建院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无论从国家经费的支持力度,还是通过自身努力把握北京画院的发展方向,现如今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境地,这也使得北京画院有了新高度和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的重视。中国画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弘扬并传承下去。北京画院作为专业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展示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这一重担。习总书记讲话中的诸多要点,如文化自信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大师出现的规律、艺术的生活源泉、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等重要论述,对北京画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明确了北京画院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北京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得的新机遇。
展望今后北京画院的发展,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北京画院作为美术高地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大师级的人才如何在北京画院产生?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画院曾产生过很多位美术界的领军、大师级人物。在现今所具备的良好条件中,如何认真筛选艺术苗子,继续培养领军和大师级人物,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北京画院在现今发展的高点的基础上如何再上一层楼,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北京画院的学术研究,需要具有画院特色,需要针对美术界当下反映出的突出问题,针对美术发展的规律,深入思考中国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找出解决方法。
第三,就北京画院的公益性来说,我们能否持续不断地给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北京画院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应该通过自身运作的不断提升,在传承中国艺术文化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第四,就北京画院的专业、管理人员来说,需要用更高的标准,建设更加规范、更有活力与有情怀的工作团队,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现场
60年走过,一甲子轮回。北京画院的60年是经过几代艺术家不断完善、成就显著的60年。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如今我们又需重新起航。今日北京画院面对的是一个新起点,是一个与60年前完全不同的起点。从这一新起点出发,谨记习总书记对艺术家的期望和要求,我们需要设立新的目标、进行新的思考,我们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需要秉持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一甲子岁月沧桑走来,面对诸多问题与困惑,但我们不仅有信心、有目标,亦有实施的具体方法去克服困难,同时更加团结、更加努力,使北京画院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