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分会 自觉与自律

时间:2016-08-27 14:54:02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会者

NOVA, Alessandro 国际主席

余辉 中方主席

刘晨(北大) 青年主席

BOKODY, Peter
    Before Self-Affirmation: Self-Analytical Painting in Early Renaissance Art

ITO, Takuma
    In the Shadow of Domenico: The Workshop Strategy of the Ghirlandaio Brothers

杨肖
    Reflections on “Autonomy” in Early German Self-Portraiture: Revisiting Albrecht Dürer’s 1493 Louvre Portrait

KRUGER, Klaus
    The Pictorial Reflection of Evidence in the Renaissance

REBECCHINI, Guido
    Ars sima naturae: Titian, the Laocoön and Controversy of Art

李福顺
    中国岩画断代方法概说

GOTTLER, Christine
    Artists in Groups: Articulating (Collective) Identities in Early Seventeenth-Century Haarlem

PERICOLO, Lorenzo
    Absolute Art and Relative Market: Guido Reni’s “Non-Finito”

STOICHITA, Victor

O'NEILL, Elena 
    “Art of the XXth century”: Carl Einstein and the 1st Documenta

NUNES, Sofia
    The Autonomy of art and its critical potentiality

PEJCOCHOVA, Michaela

URANCHIME, Tsultem

朱赛虹
    帝制中国晚期宫廷书籍装帧的等级表征及其内涵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积极与消极混淆不清,不过这可能有益于思考不同文化里人们渴望向公众展示自己独立、清高、“纯粹”艺术的历史时期。虽然这种“纯粹”显示了一种超脱、专心于自己作品的自我形象,但它应该被解析为一种知识和文化建设,因为社会一直以来都是鱼龙混杂,并且如果没有了他律性,艺术本身就很难被人理解。因此,应检验至少三种与艺术“纯粹”概念有关的合理论述,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

-“民族”、乡土、独立风格的产生与艺术表达的自我意识相关

-自主性、“绝对”艺术的概念,摆脱任何偶然性

-艺术作为社会事实与自主手工艺品之间的复杂辩证法

就第一种论述而言,独立性的问题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紧密相连,它是一个自主、诗意的主题,产生了特定的“民族”风格。14、15世纪最有名的艺术家仍然深受他们赞助人的实际愿望所影响,这种情况在16世纪初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至少在意大利是这样。赞助人想要一幅出自伟大艺术家之手的任意作品;他们更想要一幅“达芬奇”、一幅“拉斐尔”或是一幅“米开朗基罗”,而不止是一幅宗教或神话画作。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知识分子精英,如彼得罗·本博或巴尔达赛雷·卡斯蒂廖内对视觉艺术前所未有的兴趣。这种爆发性的强烈兴趣带来了公认的“民族”文学和视觉语言,它们与艺术家的新自我意识或自我肯定紧密相连,乔尔乔·瓦萨里在他所著的《大艺术家传》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至于第二种论述,可以从伊曼努尔·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无目的的目的性”艺术概念开始。几年后,席勒提出了人的“审美教育”概念——这本该是一种从任何实用形态中独立而出的概念。艺术“整体性”的概念(谢林提出)及其实用的必要自主性与目前天真地还原“为艺术而艺术”概念毫无关联,纵然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是19世纪“为艺术而艺术”准则的重要先驱者。他们对艺术自主性的呼吁蕴含着对艺术内在效力的深刻理解,因此也具相关性,这将成为西奥多·W.阿多诺美学的一个基本方面,艾德·莱因哈特在其著名文章《作为艺术的艺术》(1962年)中进行了论述,也在他激进的极简主义黑白画作中得到了印证。

为了能够使用必要的历史和批评方法连贯地理解这两种论述,无论如何都不应忘记阿多诺所谓的艺术“双重性质”(即艺术既是一种社会产品、社会事实,又是一种自主的人工制品),这个方面仍有很大的当代价值。这种辩证作用的意识将有助于考虑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概念,也有助于调查艺术的关键潜在问题。阿多诺难懂的“艺术由其反对社会的属性而变得具有社会属性”论点是什么意思,而这对艺术家的民族精神来说意味着什么?此外,因以上这些问题而定:何种程度上的艺术和艺术家自主、自我意识,能被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的真正关键特征的内在必然性?或者换句话说:自主性实际上是社会批判的特权吗?难道说艺术越是艺术,自我意识越是自我意识,它就越自相矛盾地参与到社会中去,明确反对总是中立的态度和中立的“未觉醒的”文化大众作品?

本次研讨会旨在寻找在所有文化和时间背景下提出自我意识、自主性、“绝对”艺术问题的论文,同时也提出构建自我肯定和独立性形象的问题,最后解析和培养了艺术的对抗和变革力量的自主性和他律性之间的积极作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