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分会 传统与渊源

时间:2016-08-27 14:50:55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会者

MCINTYRE, Sophie 国际主席

单霁翔 中方主席

铁铮 青年主席

DE OLIVEIRA ELIAS, Tatiane
    Politics of Identity during the Brazilian dictatorship

SPYROU, Lefteris
    “We can become perfect European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main excellent Greeks”.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display of National Gallery’s permanent collection in Athens during the 1950s

吕佩怡
    Exhibition as Identity Making: Environmental Art (1994) and Resurgence on the Tanshui River (1995) as Case Studies

MAGALHAES, Ana Goncalves

KOSSOWSKA, Irena
    Reframing National Identity: Official Art Exhibitions on Tour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宣承慧
    Diplomacy and Art: Multilateralism of Identity in Post-1989 East Asian Arts

BULLEN, Richard and BEATTIE, James
    Art as soft power during the Cold War

WAY, Jennifer
    Politics of Vietnamese Handicraft

YAKOU, Hisashi
    In a Borderland: Russian Artists in Sakhalin and the Kuril Islands

姜苦乐

STUER, Catherine
    Landscape as Origin of Identity in 19th century China

VALIUSAITYTE, Mėta Maria 
    Léonce Rosenberg and the "Frenchness" of Cubism. Tradit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Art Market

CAI Heng
    个体化的传统-以海外华人的艺术创作个案为例

朱万章

王子林

尽管全球化日趋加速,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强,而认同问题,即我们如何将自我预设、表现和感知为个人、群体和国家的问题,持续激发着的文化、知识、政治领域的全球性思辨。

近年来,我们目睹了新民族主义、复兴民族主义的崛起和传播,也目睹了在那些疆域被争夺、认同被重新定义的区域里发生的领土争端。在这样的背景下,认同的表达和认证,以及去保护和促进本土的、本地的文化传统的渴求,比过去几十年中都要更加强烈。在亚洲,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是其作为国家身份、集体记忆以及文化政策的手段的能指,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政治、文化关注。在视觉艺术领域,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都转向历史和传统寻找更多的灵感,继而重新去审视和定义传统与真实性的概念,更是文化认同的有力印证。中国水墨艺术的大规模复兴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这种现象。

基于“认同是想象的、且成分混杂”这样的观点,在此组中我们意图批判性地探讨在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艺术和传统的意义。我们希望来稿能够批判、探讨艺术、认同与传统关系,带来不同的思路或方法。我们尤为鼓励那些能够分析艺术家、策展人、博物馆的意图,通过视觉图像、展览和馆藏能够重新解释和表达关于认同与传统这一概念的论文。

本组讨论将会采用三管齐下的方式,包括艺术作品、博物馆学思考和艺术接受。

以上审视可以采用历史和当代的角度,从地域性、国家性、群体性、个体性出发。

该组将为青年学者与业界专家搭建一个平台,讨论在认同构建的过程中,艺术、认同和传统的角色变化与关系。

论文可包涵历史问题,批评性提问,哲学思考和理论立场。可涵盖艺术家、展览、项目和行为等内容。本组讨论的关键问题和主题包括:

一、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博物馆、策展人、政府机构分别担任着怎样的角色,这些角色有可能产生怎样的改变?

二、阐述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播、政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探寻其中任意两点以上之间的关系。

三、艺术作为一种软实力和文化外交的渠道。

四、历史和文化传统语境下的艺术创建与展示。当下城市区域规划和古代建筑保护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五、朝代更迭、政治变革和人口迁移所携带的文化特性对当代文化社会中艺术的影响和作用。

六、民族和种族主义、主体性和性别主义在艺术的认同形成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

七、认同构建的未来发展,以及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艺术家的身份变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