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分会 性别与妇女

时间:2016-08-27 14:36:47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会者

SCHMAHMANN, Brenda 国际主席

李公明 中方主席

向在荣 青年主席

CORDERO, Karen
   “The Protest of the Day After (Mother’s Day)”: Artistic activism in resistance to “abducted motherhood” in Mexico

CABRERA, Delfina
    Goddesses of the Unrepeatable

BUCKEBRROUGH, Sherry
    Women, Abstraction and Gender Oblivion: Delaunay’s Political Drama

BIRNBAUM, Paula J.
    Chana Orloff: Gender and the Modern Artist as Émigré

胡斌
    毛泽东时代妇女的“赤脚”表达

VON VEH, Karen
    Gendered Practices, rubric 1: Globalising gender studies, feminism and queer theory:

INGLOT, Joanna
    Feminism on Trial: Gender, Art, and Politics in Post-Communist Poland

滕晓铂
    女性主义:中国女学者如何用新视角讲述中国艺术史

DEKEL, Tal
    Feminist Readings of Art created by Philippine Migrant Women in Israel

HOBBS , Philippa
    The Disruptive Warp: Tapestry and Gender Practices in the Weaving Studio at Rorke’s Drift

MOORE, Catriona and MILLNER, Jacqueline
    Domesticating Institutional Critique

ENGEL, Antke
    Afrofuturism Facing Conflict: Encounters Between Lebo Ntladi’s thebeautifulonesarehere and Tim Stüttgen’s QuAre Assemblages

SUNG Ji Eun
    Reviving the Disappearing Ones: A Korean Feminist Artist Siren Eun Young Jung’s Yeosung Gukgeuk Project

佟玉洁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经验史

ALLARA, Pamela
    Gendered Practices in South African Art: Three Artists/Three Decades

我们将从大会“艺术史诸概念”的主题出发,探讨“女权主义”、“性别”和“酷儿理论”这些性别概念给艺术史研究带来的影响。我们欢迎参会学者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如何通过聚焦性别问题让我们对过去的艺术有新的理解;同时,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1970年代以来众多艺术实践所关注的(性别)问题。

本组讨论分成两个子项目,论文应符合任意一个子项目之话题范畴:

1.全球化(的)性别研究,女权主义及酷儿理论:英、美及西欧以性别问题为主且关注艺术实践者的研究自始得到其他地域研究的补充。然而以性别为主的艺术作品及相关研究出现的时间、话语形式及其总体影响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尽相同,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也体现出微妙差别。众所周知,性别问题的介入对艺术研究有“全局性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在不同地域的表现情况并没有在国际性的论坛上得到充分记录和讨论;大多数不以这些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对于英美及西欧以外艺术史的把握则趋于片面和有限。为弥补这个艺术史话语的缺陷,我们特别征集讨论如下问题的论文:通过具体案例讨论女权主义、性别研究及酷儿理论对于非英、美及西欧(或者在西方的大流散艺术家)艺术实践及艺术史研究的影响。我们欢迎讨论非西方地区艺术史的论文,并尤其欢迎和鼓励以亚洲为主要关注对象。

2.性别及重读艺术史:尽管早期女权研究着力于将至此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重新写入艺术史,接下来的女权及酷儿理论框架下的研究,逐渐将重点放在考察如何从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的性别政治角度出发来解释不同的艺术风格、主体问题及对艺术品的使用。通过关注对艺术创作的背景、表达形式及主题有重大影响的性别概念,艺术史的性别研究不仅仅可以单方面扩展我们对图像创作实践、不同“男性气质”及“女性气质”的建构方式,或者具体历史时期和地域对于同性关系的态度等知识;这些研究应该会推动修正先前对产生这些艺术品和图像的社会文化语境及他们在这些语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概念和认识。因此,我们特别欢迎如下论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重新解读,展示性别政治视角的引入如何启发我们对图像和艺术品的新理解,由此而开创与艺术史经典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截然不同的解读。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