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打开“钢琴之王”的朋友圈 音画结合真实再现李斯特艺术之路

时间:2016-07-31 16:53:21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匈牙利狂想曲 “钢琴之王”的浪漫主义——李斯特逝世13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现场

2016年7月31日,李斯特逝世130周年纪念展——匈牙利狂想曲 “钢琴之王”的浪漫主义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继2015年与匈牙利国家美术馆成功合作举办《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及《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等艺术交流展之后,为纪念享誉世界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被法国作曲家柏辽兹誉为“钢琴之王”的弗朗茨•李斯特逝世130周年而特别举办的。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青年策展人王加与李斯特第五代嫡传弟子、匈牙利音乐博物馆馆长、著名钢琴家阿莱克斯•西拉西(Alex Szilasi)共同策划,由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匈牙利李斯特故居博物馆、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事务中心和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匈牙利摩根斯达集团及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力图通过展出作品以及史实文献,呈现“钢琴之王”李斯特璀璨的艺术人生,并引领观众最真实地走进他所身处的浪漫主义时代。

本次展览是首次以“钢琴之王”李斯特为主题的在匈牙利境外举办的主题展览,作为国内古典音乐爱好者最耳熟能详的西方钢琴演奏大师,李斯特巨大的名望与号召力是许多同时代音乐家所不能比拟的,而他对后世音乐家更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举办此次李斯特逝世130周年纪念展,北京画院美术馆有着与过往展览截然不同的考量。本次展览北京画院与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匈牙利李斯特故居博物馆携手,通过众多珍贵展品使观众最直观地接触到一个世纪前的李斯特及其所处的辉煌时代。展览的开幕式更是特别选在李斯特的逝世纪念日(李斯特于1886年7月31日去世),也是对一代“钢琴之王”的不朽艺术人生的缅怀。

施特罗布尔创作的《李斯特坐像》(石膏稿)

国宝级珍品中“钢琴之王”的自信与坚毅

李斯特在世的75年间,正是欧洲肖像画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多元化时期,欧洲多位绘画大师都为他创作过风格迥异,体裁各异的肖像画,此次展览也将为观众展出这些肖像画,对研究19世纪欧洲肖像画发展史有着特别的意义。音乐与绘画的巧妙结合,将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展体验,带领观众感受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时代,深刻理解李斯特的艺术成就。

观众欣赏蒙卡奇创作于1886年的《李斯特像》

蒙卡奇为李斯特创作于1886年的油画肖像是本次展览最为珍贵的一件展品,这幅作品堪称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同时这也是李斯特生前最后一幅油画肖像。这幅作品既展现出了蒙卡奇个人的绘画特点,又凸显了画面主人公李斯特个人的鲜明个性。蒙卡奇运用深色的基调创作了这幅肖像,深暗色的画面背景中突出了巧妙呈三角形的三个高光点——李斯特坚毅自信的面部及双手,这幅写实主义作品将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威严与霸气显露无疑。

施特罗布尔创作的李斯特手部雕塑石膏稿

施特罗布尔创作的李斯特面部雕塑石膏稿

展览特别展出了匈牙利雕塑大师施特罗布尔为李斯特创作的手、面部及坐像雕塑(石膏稿)。手部雕塑保持着未经打磨的初稿样貌,造型并非是演奏中的而是最为平静的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状态,这件作品最大程度还原了李斯特双手最为平常的真实状态。头像及坐像中则巧妙地抓住了李斯特镇定自信的神采与目光,雕塑中李斯特的形象刚毅坚定,与蒙卡奇创作的李斯特肖像所呈现的精神色彩如出一辙。

石版画《35岁李斯特肖像》(复制品)

位于展览一层展厅的埃拉尔古钢琴

李斯特一生使用过众多品牌的钢琴,从他13岁起便开始使用埃拉尔钢琴,本次展览向观众呈现了极为难得的一架19世纪的与李斯特曾经所用钢琴同款的埃拉尔古钢琴,这架钢琴完全用红木打造,现今仍保持着演奏级的水准,矗立在一层展厅的这架珍品古钢琴似乎在诉说着钢琴之王当年的辉煌过往。这款钢琴的原型对日后现代钢琴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它的创造者法国制琴大师塞巴斯蒂安•埃拉尔也因此被誉为现代钢琴之父。

在李斯特生活的年代,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为他创作的石板肖像画,石板肖像画也是在那个时代风靡欧洲的艺术类型,展览一层展厅展出了不同年代李斯特的石板肖像画作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作品,逐渐品味钢琴之王的成长历程。

现场展示的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传承关系图谱

打开钢琴之王的朋友圈 感受“李斯特狂”

李斯特在近代音乐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与许多同时代的音乐大师有着深厚的情谊——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钢琴老师车尔尼,对他演奏影响甚大的“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挚友柏辽兹、肖邦、瓦格纳,同时还包括为他绘制了经典形象的绘画大师蒙卡奇。

这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此次展览用生动的展陈方式复原李斯特了的朋友圈,展示出“钢琴之王”和他的挚友、老师、弟子之间的如何交往,如何探索音乐新的巅峰,如何在那个时代进行了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的巡回演出。这些都将成为观众了解李斯特,进入李斯特艺术的重要环节。

蒙卡奇特别为李斯特绘制的音乐会邀请函

展览一层展出了1886年一张小的由蒙卡奇邀请举办的演奏会邀请函,在这张送给李斯特的邀请函上,蒙卡奇亲笔为李斯特画上了一张彩色钢笔肖像,邀请函上介绍李斯特的称谓已经改为了钢琴诗人(大师),而曲目单最后一行的《匈牙利狂想曲16号》也是李斯特特别为蒙卡奇创作的。同时,如果观察足够细心,就会发现这张请柬中还包含了日后成名的法国浪漫主义音乐家圣桑的名字。

匈牙利艺术家创作白瓷质地《贝多芬像》

“乐圣”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流传在民间的关于贝多芬亲吻少年李斯特的场景或是传说,而作为古典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超级明星的李斯特,却完美的继承了“乐圣”的衣钵。展览二层展出了匈牙利艺术家创作的贝多芬白瓷像,这尊贝多芬像与以往印象中贝多芬的形象有所不同,让人联想到了希腊诸神造型相似,同时能感受到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的神韵,艺术家用雕塑这种形式呈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竞技感的状态。白瓷特殊的质感昭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身心纯洁的状态,在真正的艺术家身上,人工的、假的东西都应该被摒弃。同时雕塑中的贝多芬的面部又流露出些许害羞,也暗示了乐圣贝多芬内敛的一面。

受李斯特提携与欣赏的音乐家肖邦肖像画

展示李斯特欧洲巡回演出足迹的地图

一张巨大的欧洲地图被密密麻麻标记了众多城市与时间点,这便是李斯特自1839年开始的八年间在欧陆大地奔走巡演的足迹。李斯特精湛的演奏让他生活时代的欧洲为之疯狂,东至伊斯坦布尔和莫斯科,南至直布罗陀,北至哥本哈根,李斯特用旺盛的精力与出众的才华让欧洲记住了代表性的“李斯特狂”(Lisztomania),而如此密集紧凑的演出频率和时间安排是拥有飞机火车等便捷方式的今人也难以企及的。

展览现场设置的趣味性装置用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呈现李斯特的私人关系

美术馆中的“音画跨界” 让“钢琴之王”更真实完整

本次展览是北京画院美术馆第一次举办此种形式的跨界展览,展览结合了珍品的权威性与艺术性、不同思路融入展览策划的多元性以及多媒体互动的趣味性。在众多大师原作、手稿展出的基础上,北京画院美术馆还巧妙地通过多媒体方式在展览中融合了诸多李斯特的音乐元素,同时还以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趣味性的还原了李斯特的私人交际生活,让一个更加完整的音乐大师浮现在每一位来到现场的观众眼前。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爱好者,爱好音乐的观众也纷纷踏入了美术馆的大门,在这音与画相结合的场域中探寻者“钢琴之王”充满魅力的生命轨迹。

展览特别设置的李斯特音乐视听互动区域

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青年策展人王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1世纪,展览的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多媒体技术的革新已经愈加多元化,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无需再把音乐与美术加以严格划分,这个展览可以成为一个契机,为我们今后举办更多的所谓跨界的展览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展览去呈现不同领域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也展示不同艺术形式之间不可言喻的互通与关联”。

“李斯特是一个具有综合才能而又独一无二的人,他有很好的文学和哲学素养,同时又有精湛的钢琴演奏和作曲技术,同时他又乐于提携优秀的后辈艺术家,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呈现最真实完整的李斯特,而非传统展览中单纯的文献展示”本次展览外方策展人、匈牙利音乐博物馆馆长、著名钢琴家阿莱克斯•西拉西(Alex Szilasi)说道 “李斯特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让我明白了从事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做最好的,而是要做独一无二的。”

动画《猫和老鼠》片段表现李斯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展览现场观众欣赏《李斯特坐像》(石膏稿)

在此次展览之外,2016年7月30日中山音乐堂还举行了“李斯特之夜——匈牙利钢琴家阿莱克斯•西拉西独奏音乐会”,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李斯特第五代嫡传弟子、匈牙利音乐博物馆馆长、著名钢琴家阿莱克斯,用精湛的演奏技巧为中国观众带来了纯正的李斯特音乐。

在2016年8月13日9点半,本次展览的另一位策展人、国家博物馆青年策展人王加,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为听众们带来有关李斯特艺术人生的公共艺术讲座,详细而生动地解读李斯特的音乐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二层展厅展至2016年8月28日。

1  2  >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