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总经理陈政作主题发言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还有半个小时就可以用餐了,先听我聊几句。
我是唯一代表工业设计的发言者。刚才方老师还有各位嘉宾讲了格局,相对来说非常大。这个地方,我希望分享一些我们的观点,为了以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看待中国设计、西部设计。
首先说中国有没有设计呢?实际上,第一部分讲的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的设计。刚才马老师最后几分钟也讲到我希望表达的观点。我们古代中国的设计是非常经典,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设计方向。但是,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实际上,整体的工业设计笼罩在山寨的阴影中。
我自己的一个工作性质是我在管理整个团队的造型设计。现在的管理范围正好是意大利、日本、中国。往往我的半年时间在欧洲。那时候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西方设计是如何看待中国设计的。正因为这种山寨的恶名掩盖了非常多优秀的中国设计,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但这是不争的事实,是现状,必须承认。
这是我归结的,中国设计的现状。特别是工业设计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土壤,而且我称之为是掩埋在功利下的设计。十多年前,甲方把设计看成是一效果图,十年后,东部一些地方把设计视为一种竞争资源或者竞争力,整个国人对设计的认识是停滞不前的。传播设计的视角也是比较功利主义的。
中国设计的出路在哪里?建筑或者人文更讲究一些历史,而中国是有历史的,可是对于汽车这种产品就是舶来品,在中国就没有历史基础。就是说,中国设计应该换一个角度看,什么是西方现代设计背景下的中国设计,什么才是中国设计的本真?这种大环境下面,中国的每一种设计都需要重新定义。
顺便看看西部。我们如何走出山寨的阴影。
这就是两个不同的车,看看这些设计,就是一种廉价的复制品,毫无疑问。这些设计其实出自于现在的设计强国—日本。日本是怎么走出山寨的历史的?实际上,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从1936年开始,丰田进入汽车行业之后,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的时候,向中型车、经济型车、越野车都是模仿。丰田是如何从山寨之王成为销量之王的?从1955年开始,当它掌握最基本的技术之后,彻底地放弃了曾经的模仿对象,加入了非常重要的东西。以日本自身价值观为核心,重新审视它的设计,形成非常独特的日本设计,而且逐步以日式经济适用为特点走向成熟,成就了它的销量之王。用自己的技术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两个点,待会儿要讲到。
实际上,可以看到不断地运用自身的技术,同时拥有最核心的独特的价值观。这有一个J—FACTOR,有人说是日本元素,有人说是日本缘何,各个国家都提出过,但是中国汽车设计、工业设计一直没有提出这样一个。走出山寨核心的阴影在于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通过设计行为体现出来。同时赢得客户认同,有三个环节:拥有技术、掌握技术;自信地表达价值观,也一个很重要的点,避免沦为代工厂。而日本被称之为“世界工厂”,是劣质的代表,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而当时在日本是非常自信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具备能力是一回事,具备勇气是更难得的,最终形成品牌。
实际上,模仿是必经之路,但是不是为了模仿而去解释或者试图去摆脱这种东西。因为出国仅仅支部与模仿,有的时候真的会走投无路,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告诉我们,模仿是事实,可是,如果支部榆次,绝对毫无出路。因为山寨这种东西是不可持续性的竞争力,不叫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持续不断可以成长,可以进化。什么是呢?创新。我认为,创新是唯一可以走出现在迷局的一个办法。
中国设计是一种躁动的青春期,中国现状是什么呢?山寨或者是奇葩共存于我们这个市场上面,而且层次不一的设计作品在整个市场都是有一流通的。真正混乱的局面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思考中国设计真正本真在哪里。面对源于西方的设计,特别是工业产品,面对全新的方法、流程甚至价值观,还面临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真正从心底明白一个道理,模仿不能仅仅重复于现存或者成熟的结果,而获得非常廉价的利益。模仿是为了尽快站到全新的高度进行突破和创新。
中国设计也可以经常看到这些东西,有没有中国因素,我加点中国元素进去就是了。我认为这不叫中国设计,真不认为。如果这种生搬硬套的方式,找不到中国设计的真正核心。但是寻找中国设计的真正核心是我们这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但这是非常难的。
我们说也有好的设计,但是这个地方,我必须坦诚告诉大家,十年前,我很失望地认为,中国缺乏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但是现在我不这么判断。我们觉得,我们并不缺乏设计,我们只是需要根据中国的现状,重新定义每一种设计。应该是不偏执,只是按照西方强加的既定的方法或者价值观。我们不需要掩盖生活零乱不堪。中国不是没有好的艺术,文化的写意与留白、古玩的精妙,深层次的东西是植根于东方的哲学和对这种价值观的自信,而我们信心的工业产品缺乏的正是深度地认识和自信。所以,需要找到自己的J—FACTOR。
刚才方老师提到西部的困惑,也提高了可能面临的一些隐忧。长安是一个很独特的企业,我们的前身是1862年金陵洋炮局,历史已经是150年了。最初创始是李鸿章,但是第一任总工是一个英国人,那个时候要走出去,拿回来。因为汽车植根于现状,对于汽车这个行业没有办法因地制宜。而西部设计的困惑正因为在这里。看看夜景中国,整个西部暗淡了很多,看看这个图表,西部对比整个东部沿海,从工业资源、人才资源、经济水平各方面均处于劣势。
设计这个词,在百度上搜一下,就是以设计为关健词的排布。整个中西部,可以看出比东部的资源相对匮乏了很多。
那幅图是上海,东部最繁华的象征,但是我觉得,中西部站在西部的设计人员不应该垂头丧气。因为我认为,这个差距意识到了以后,就是机遇来了。为什么有底气这么说?有一位友邻告诉我们,设计是可以兴国的。韩国也有五年计划,最初的韩国也是非常多的山寨的产品,现在也多,但依然继续持续地进行设计上的投入。更多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教育资源层面各个环节都进入了设计时代。1993年,整个韩国政府正式以设计兴国为国策,通过15年,最终成为经济强国,我们甚至可以说设计强国。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角色,韩国设计振兴院,1993年以后,这个机构约有的权力和实施的政策、设计土壤上的改变相当的巨大贡献。
我们现在的土壤是贫瘠的,非常不利于设计生长,甚至是没有尊严的。
怎么改变?需要三方力量。
现在整个商业是全球化协作背景,你能用的零部件,我也能用。你要胜出,靠什么?靠的就是设计。而真正设计成为唯一能够代表一个国家和品牌价值的手段。而设计行业的振兴能够为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带来非常好的机会。未来的十年,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从业者来说,黄金十年应该是迎来了。我可以做这样一个预测。
2013年,看看政策环境,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为什么关心这个?对一个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经济业态变化,对我们后面的设计作为一种战略,策略经营一个企业的情况下,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会很敏感。这代表我们西部地区第一次有机会融入到全球经济的协作的模式,带来的就是机会。这是西部企业走出国门非常好的时代。
三者通力合作,最终设计兴国——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只有用这个方式奠定我们西部的设计行业崛起或者整个西部转型发展的基础。在座的有很多是教育机构的同仁,同时,今天企业来的不算太多,我们代表长安汽车,非常有意愿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和众多的设计院校进行通力合作,振兴整个西部,乃至中国的设计。
最后部分,长安设计之路。
这条路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从2000年开始,大家印象是微面,只是以商用车为主的国产化,这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拿过人家的图纸国产化,贴牌生产,就是代工厂行为。从02年开始到04年,长安走出国门,进入意大利。都灵来了很多的陌生的东方面孔,同时也到了日本、德国,学习更先进的经验,那个时候称之为“联合设计”——这个时候,不具任何主导权,我们像学生一样在学习。更重要一个环节来了,这是早于所有的国家政策,早于其他企业,以我为主的设计,05—08年。这个时候长安开发的车型完全由我们自己主导。通过这么多年学习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体系、标准、流程,同时积累了设计力量,同时试运行了设计过程。再往后走,我们可以说是完全自主。几个阶段的车型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进步是非常明显,迄今为止,整个长安的自主品牌销量,我们是国内第一,今年可能会成为第一家在中国的自主品牌销量突破百万的自主品牌企业。
这是都灵。本人很有幸见证整个长安欧洲发展历史。这条路代表中国汽车设计的如何从那三步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能够全新自我设计的过程。最初只有1300平方米,那个时候,我才到的时候5个人。从06年建立长安欧洲设计中心,我们所有的设计是服务于长安,并不是买一个产品、设计过来,那是没有意义的。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中间是一个过渡,现在左上角地方是属于长安自己的资产。我们在海外研发人员是150人,而国籍有11个,有亚洲,有美洲、有欧洲。
通过不同的产品历年来的成长,我们具备初步体系,同时确立了造型风格,同时营造出国际化的格局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重点产品提高我们整个研发体系的能力以及长效化的展示。长安设计之路,“五国九地”研发布局是长安汽车成长的动力源泉。
这是我们做造型设计的全部员工的大合景,设计团队是来自于全球各地,我们很欢迎不同的优秀的人才加入,欢迎这种不同文化的思想的碰撞,因为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好、更优良的设计作品。
长安对于设计战略,设计方向把控已经完全自如,而能够充分地利用和引导我们的设计团队围绕长安品牌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进行设计。对长安而言,好的设计只是刚刚开始,更重要我们在做“长安设计”、“中国设计”。这是一些概念车的展示,整个国际化团队进行通力合作,长安设计成长到今天,在轿车,在SUV等领域都有非常优秀的作品。我们也相信设计这条路也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是欢迎创新,拥抱设计。
给各位展望一下未来,这是未来的长安设计中心的规划,我们希望成为西部的设计中不可分割或者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个成员,我们希望加入到西部的设计里面来,同时为中国设计做出绵薄之力吧。
探索整个设计之路,是我们这代中国设计师的职责与使命,在此,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