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增节:博弈情景下的设计理想与行为选择

时间:2015-12-07 10:48:59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研究院教授作主题发言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西部腹地智慧。刚才听了前面三位教授的演讲,我很感慨,因为我们现在设计师确实是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郝老师讲到川美建筑跟国美状态差不多,国美今天之所以有机会,是因为遇上一个特殊时代,这是上一辈没有的。现在很少有一个建筑师能够设计这么大体量的专业院校,也很少有人在一生之中能做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所以我们遇上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无论是川美校园建设还是国美的案例,这些毕竟都是特殊的案例,这些在中国具有一种偶然性。很幸运的是,川美和国美都抓住了这个偶然性。但是不要把这个偶然性看成是我们国家的普遍现象,我们国家的常态是建筑师处在很痛苦的状态之间,那是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对建筑师来说,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很糟糕的时代。很多学者喜欢用《双城记》形容现在所处的状态,我觉得这种状态跟设计师所处状态是一样的。说好的一面,可以说好到天上,说糟糕的一面,可以说是糟糕透顶。

我们多是跟各级政府,各大投资商打交道比较多,那么处在多重力量的博弈状态之间,我们该怎么来影响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设计师实现理想并不是一个状态。我参加新闻传媒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个专家讲到,现在中国的传媒是处在什么状态中间呢?中国的新闻媒体既是党的喉舌,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同时又是一个企业单位;还要赚钱做广告。这三重任务,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新闻理想。

这位专家说,我们处在政治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新闻立场之间。如果只是满足一种需求,作为一个新闻人、很容易做到,但是问题是,这个社会要求我们同时满足这三重功能,其实设计师也是这样。

中国设计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是处在多重博弈力量过程中间综合复合体,政府的诉求、企业的诉求和原住民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当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同时又要兼顾商业开发,还要保护原住民利益的时候,设计师该怎么来选择。很大程度上,不能由设计师、规划师说了算。这种前提之下,我们怎么来做?

我想举几个案例,更多是一种困惑,在这种困惑和现实中间,作为院校的设计师应该有一种学院的精神,但是在中国现实社会中间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保持自己的理想?怎么逐步跟社会进行沟通?在必要的妥协前提下保持住自己的学院理想。

南宋御街现状

这是杭州医学院,杭州曾经是南宋的首都。红线处是南宋御街的位置。但是杭州市30年前城区是怎样,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经常这样批评杭州市政府,景区建设有世界水平,但是城区建设却非常糟糕。在它糟糕的几乎破坏殆尽的前提之下,却还保留着一块没有被破坏的地方,那就是南宋御街。

街道鸟瞰图 

这里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南宋的痕迹,就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政府要求整治,学校就组织团队来做前期调研。这个地方有非常深的历史文化,而且是目前杭州市仅存几个还保留着历史文化信息比较丰富的地方之一。所以我们建议,不要只做粉刷,要做得更加有力一点。


《四世同堂》雕塑 中国美术学院创作

南宋御街不是主街,不能统一来考虑。不但没有这么多钱,而且这个地方居住着大量的原住民,拆迁成本、建设成本都是政府要考虑的。我们跟政府进行反复沟通,考虑到这个地方是杭州市仅存一个比较集中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不能这样破坏,应该珍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最终我们说服了杭州市政府。怎么用学院的力量去感动政府,让政府知道这比一般商业开发更有价值。

后来在开发过程中间,我们又碰到几个问题,都市建筑很多,而且体量很大,怎么来匹配?不可能把它们全部拆了,全部都改造成本又很大。

第二个问题,我们设计师认为,杭州是江南比较典型的水乡城市,能不能把水引进去。右边的建筑形态跟中间的建筑形态是不一样的,要不要引进现代的手法。这些问题的争议都非常大。

关于要不要引进水,绝大部分包括设计师、政府官员包括一些文化专家都反对。他们认为,历史考证这条溪原来没有水,而且后续管理、循环系统都是问题。但是我们设计师认为,一定要引进,如果不引进水,它的总体效果将会打折一半。政府做工作有很大特点,因为有任期制,希望在任期有一些重要的突破,所以当时要求十个月全部完成,这遭到我们学校的反对。这里政府起名叫做生活品质城,这街叫做生活品质第一街。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十个月完成,生活品质第一街基本没有希望。最终我们说服了政府,接近两年最后完成。其实时间如果再有半年,可能效果更好。

值得提的是引进水的方案我们坚持了,大概30公分,水的边上有放花盆。文化专家和市民都觉得很好很精彩。水的引入使整个街区有灵动感,江南的感觉。设计师就是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间,逐步逐步实现自己的方案的。

我们对上部空间基本不做处理,就是简单粉刷一下。营造低空间,大概10米左右,甚至有的地方就5米左右。

边上建多层建筑,把小空间营造出来,这个方案政府也能够接受,能够节省成本,效果还不错。

当时还有一个争议要不要引进异性建筑,南宋痕迹已经不再有了,现在一些建筑是清末民初的,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要不要引进完全现代风格的语言。我们设计师坚持要引进有两个理由:1、这条街上景观视觉感受缺乏摩擦感,都是比较类似的审美,能不能有比较丰富性的,突破原有审美感受,增加它的感受内容,增加视觉的摩擦力;2、建筑业本身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个建筑是太湖的印象。如今这种异性建筑已经成为这条街最佳景观点之一。非常奇妙把现代语言跟传统语言衔接起来。

此外,还有一个原住民的问题。杭州市以前拆迁方法都是类似街区改造,商家、市民先搬走,建完以后,再重新招商。但这次不是,杭州市采取允许自保,鼓励外迁。如果愿意迁出去的,政府给予补贴,不愿意迁出去的可以保留在这里。这没有引起比较大规模的社会的反响,也能够保留杭州的地缘文化。

现在的杭州市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已经找不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地方保留杭州市的传统的建筑形制,包括语言。这是非常可惜的,杭州有5000年的建城史,竟然在最近三十年间一扫而空。我们再也看不到30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子。这里依照市民生活做了一些公共艺术,得到政府和市民好评,把老杭州的生活场景尽可能再现出来。

杭州九墙,是四世同堂的一户人家,我们把他们重新请来,拍照后做了雕塑。在雕塑边上放两个凳子,这就变成公众有参与性的活动,很多人会坐在凳子上拍照。大规模改造后还是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信息,老百姓认同这也比较成功。

浙江省很早就在新农村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在我们学校不远的茶山上有一个村庄,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意园建成部分。这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案子,这个村庄大概有七八十户人家,我们第一步改造了近20户,形成了一个特色小镇。但是碰到一个在中国的特殊现象,当地农民看到原来这样改,就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农民认为自己也可以做。本来这个区域是整体委托我们学校老师从设计到建设管理,当看到巨大效益之后他们就终止合同自己去干了。现在这个小镇的建筑风格,后续管理和前期的管理风格完全不一样,完全农民化,当地土豪法的管理。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无可奈何。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尤其是院校培养的设计师,应该要有理想,我们这代人拥有的机会,是下一代人可能没有的机会,中国大规模建设已经到顶了,我们的后人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在有这样巨大的机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做出相应的作品来,这很难!但是我们仍然保留一种人文情怀,在商业大浪潮中间,该怎么敬畏历史,保卫文化传统;怎么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设计师,怎么能够让原住民,让老百姓的利益在我们设计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保证。

中国城市化千篇一律,像朱槠基讲了,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同质化很大程度上是被我们弄得,领导又不会设计。东部城市有两个选项,一个同济大学,一个中国美术学院,我们经常讲,中国城镇化前十年,是被你们弄坏的,你们弄的各个城市都一样。现在中国城镇化后几十年,可能要被我们弄坏,你们在破坏城市,我们在破坏农村。我们希望我们以前的中国悲剧不要再我们手上重演。不要因为我们自己充满理想的双手去破坏我们的传统。

最后讲一下西湖。

西湖是杭州的一个名片,人们到杭州主要是看西湖,申了12年成功,我们学校参与了这个过程,主要是它的主题选择。原来说自然景观不行,选了龙井也不行。最后设计团队提炼出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东方美学经典,从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到近十个世纪的演变过程,全部归纳出来。东方美学经典的概念,老外很难理解。我们提炼出六大载体。这个载体提炼出来以后,所有的评委都起立全体热烈鼓掌。这才是中国人要的东西,才是中国特有的东西。

我们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间,我们还是能够做点事情,作为一个有理想的设计师,有院校培养的有理想主义的,对不愿意做的事情,应该说“NO”。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