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扬的包浆色:抚慰大地创伤的余痕

时间:2015-10-22 21:30:03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尚扬的作品从两个方面结合了自然的抽象性与自然的自然性,这是他与西方绘画大师塔比埃斯以及中国传统绘画大师董其昌双重对话的产物,是东西方艺术结合并形成自己悲壮崇高与深沉隽永风格的一个绝佳范例,一方面以《大风景》和《董其昌计划》把自然的破坏以各种抽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则回到对中国山水画的余象记忆,从自然不可摧毁的烟云上寻找拯救的密码。

尚扬一直面对自然本身的浑厚苍茫,从黄土高原的黄色(“尚扬黄”),经过自然废墟的裂变黑色(即《董其昌计划》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黑白色),直到《册页》上的“包浆色”,都让自然本身及其坚韧与持久的生命力,余留在了艺术的记忆之中,留下了大地苍黄又诗意弥蒙的余象。

一方面是回到废墟化与灾变化的黑白上,尚扬面对自然的摧毁与时间的腐蚀,画面上是对自然山石废墟的各种简化或抽象的记录,如此对废弃与剩余之物的偏爱隐含着他个人的悲悯情调。在《大风景》与《董其昌计划》等系列作品上,尚扬尤为集中在山石的变形提炼上,有着抽象的简化:从传统皴法的裂纹开始,皴法已经不再具有节奏的美感,而是碎裂为斑驳陆离的痕迹;画出写实塑造感的破碎石块,或以摄影喷绘来代替;或者就减缩为抽象的几何形体,甚至就仅仅是不完整的轮廓;主要以黑白的切分为基调,或者就是传统山水画图片的拼贴;或者就是从天而降的硕大黑色闪电的笔触,似乎要击穿下面的山石。面对这个不断裂开与碎散的过程,石块在空间形态上突兀挺立,但其内部已经碎裂;或者倾斜,几乎要倾倒,这象征着一个在灾变与废墟中还有着独立人格的现代个体。回到黑白乃是回到自然的物性本身。

另一方面,尚扬试图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自然活化上寻求自然美拯救的密码,以树脂的材质余留时间包浆的触感,让米氏云烟的水墨余味得以在幽微的记忆中顽强浮现出来。要恢复自然,必须回到更为内在的自然性,尤其从时间性出发,自然的恢复还在于重新获得生命的触感,对于个体生命,则是回到个体的“心迹”,尚扬怀着悲智之心,回到更为内在的自然。在《册页》与《日记》系列作品上,让董其昌成为一个现代的艺术梦想者,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质感不过是三重的生命触感:烟云之气,玉质之感与吟咏之诗意,尚扬的册页作品上,淡化中依然余留着悲凉,因此画面被苍茫的气氛所笼罩,几块似有似无的山形的残影浮动在画面上,似山非山,这个“似像”的形成异常微妙,似乎是被一种微妙的呼吸所吹拂着,是对米氏云烟的视觉感的转化,消融一切,而且被来自自然的树脂覆盖后(树脂带来了一种自然的材质性),似乎要溶解之前的那种碎屑,一种苍古而又秀润的诗意被浅唱低吟地流露出来,或者经过层层水墨一般的罩染后,之前的树脂颜料带来一种玉泽之感,这即是经过时间凝聚而形成的“包浆色”,一切仿佛被笼罩在一层层的薄沙之中,是岁月触摸留下的痕迹,是笔痕也是心痕,这些暗示性的笔触与画面的空白一道,带来无尽地冥想,时间的包浆以神奇的方式来到了画面上,这是对自然最为内在的恢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