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巡展是要用新作与当地艺术人文产生对话

时间: 2015-06-16 | 片长: 00:22:26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展览

米兰当地时间6月5日下午,艾敬的展览“对话:艾敬艺术巡展”终于在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美术馆开幕。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不断走向艺术深处的艾敬,这个展览也向我们敞开了昂布罗修美术馆这座收藏丰富的宝库大门。在米兰昂布罗修美术馆,艾敬的作品展览现场,我们对艾敬进行了采访。

艺术中国:在昂布罗修美术馆的展览筹备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开幕,您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艾敬:我今天才真正恢复一个正常的状态。之前大家都在为我的布展而忙碌,场面非常热烈。远道而来的朋友很多,从香港,广州,北京,纽约来的,近一点有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朋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因为朋友们太多了,都是在迎来送往之中。我昨天来到美术馆把灯调了一下,后面两个作品的灯暗了一些,位置也稍微有所调动。还有另外两个作品也调了,灯光也改变了。因为必须要经过沉淀我才能知道什么样是对这个作品最好的。我们布展的时间很紧张。这次展览跟国内的不同,因为我是植入式的展览。我的作品放在这些非常经典的美术馆里,跟他们相呼应。我是一个外来的客人,而且这个美术馆成立四百多年来第一次接纳当代艺术家。所以他们在帮助我的过程中,也是在逐步地调整。昨天我们来把架上的几个作品调了下灯光,我觉得更好了。

艺术中国:Walking in the sun、My burning sun 等作品都有光的表达,您为何如此看重“光”?

艾敬:最开始回到国内的时候,我的作品都趋于极简,比较冷静,比较有序,色调也比较单一,黑、白、灰和金属的色调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有当代感的,或者是冷漠,冷静,有序。回国后我画了很多颜色的作品,比如“I love color”系列,“烈日下的行走”。我在色彩的尝试当中发现前辈们用色彩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现“光”。我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我是自学,在实践当中学习和领悟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这次展览对话有三个系列,其中一个系列就是你在这个馆里可以看到布鲁盖尔的鲜花、钱币和贝壳。我当时进到这个美术馆的时候看到这个作品,就被它的光晕所吸引,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作品里边还有什么,我没注意到。我就注意到这种光的感受,这种感受特别神秘,让我觉得好像找到了一种方向,跟我的想法很契合。所以我描绘色彩实际上是在描绘光。

艺术中国:Walking in the sun 绘画系列呈现出一种雕塑的质感,是您作品的一个突破吗?

艾敬:我一直喜欢装置绘画感。在我以前的作品 I love color系列中,我都是把它做成浮雕感。我是觉得做成一个平面对我来说有点单一。平面是一种效果。现在这个更加有层次感,其实是在寻找光的过程就不自觉地堆积成这样,我觉得堆积成我看到了这个光就停手。其实艺术的创作是手工艺的创作,但是它是精神上的一种体现,传达出的是对信念的坚持。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绘画的工作就像念经一样,一点一滴都是发自内心的祈愿。

艺术中国:对话一《Ai Pray》怎样想到用科技的方式与雕塑对话?

艾敬:我这次的对话有三个元素,一个是工业元素,跟达芬奇的对话采用机械的声音装置作品;第二个元素是自然,所有的原料、画布、画框都是来自大自然;第三个元素是科技,我们总要去展望和发展未来的可运用性,科技就变得尤为重要。科技的想法以及新型的材料都希望能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不管它是否能发展,至少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想法用一下。

艺术中国:《To Da Vinci》是400多年来首次以声音与达芬奇对话,您听到声音响起会想到什么?

艾敬:我们也在修复那件作品,比如我们给齿轮上更好的润滑剂,从都灵请来帮我做这个机械装置的合作单位,特意帮我调试,让它运转得更好。我还是挺骄傲的,能够延续像达芬奇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艺术。因为很多人的帮助,我终于做到了。中南机械厂的工程师加上十几个工人,还有他们的老总许冠,他们都没有做过艺术装置,被我的描绘忽悠了,他们相信了我。最后做成了,我把画册寄给他,告诉他:我当初跟您说的事情做到了。我当时给他们施加压力,告诉他们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制造的这种伟大。

艺术中国:《To Da Vinci》的声音非常单纯和简洁,具有宗教感与人性启蒙的光芒,您自己如何解读这段音乐?

艾敬:我请了好几个人去帮我看这个谱子,请了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演奏家王亮,指挥家吕佳老师,三宝老师,我的好朋友,也是钢琴教授孔宏伟老师。他们每个人读出来都不一样,因为太模糊不清。我根据他们读出来的谱子得到了很多数字的信息,在我看来就是一些音符。我真正去写它的时候大概花了十几分钟就写完了。有两个版本,后来我觉得这个更舒服,我觉得就是达芬奇想要我写成这样。我一直给自己非常的专注去寻找那种灵感,去倾听,去寻找达芬奇想要表达什么。我们不知道达芬奇想要表达什么,我把这个想象力完成了。出来的旋律是一个练习曲。我给自己很多暗示,觉得自己可以完成。朋友们问我为什么要跟达芬奇对话,我就说:你们没看到乐谱上有个“Ai”吗?我给自己很多鼓励和暗示,非常专注地去倾听。

艺术中国:昂布罗修美术馆是米兰最古老的美术馆之一,同时也是米兰古城遗址所在地,您的作品镶嵌于珍贵馆藏中,走在这个院子里,您的感受是什么?

艾敬:我觉得这里特别美好,有很多信息给我温暖。虽然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在我看来任何宗教都是很高的智慧。我跟宗教这些宝贵的智慧之间有很奇妙的缘分。我真正翻看过《圣经》三次,从来没有从头到尾,因为太不明白了。而我认真地翻看这三次给了我最惊人的启示。最近的一次是我在做画册之前,我让同事帮我买了一本小一点的《圣经》。有一天我忽然翻开的时候,就看了一段字:神就是光,God is light。我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被祝福的孩子一样,我能够看到和发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就是这么神奇。

艺术中国:通过您这次展览,昂布罗修美术馆与中国产生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您怎么看?

艾敬:我想我这次也算不上伟大之举。这次陈履生副馆长代表国家博物馆来对我是一个支持,他也是我的策展人。他也对美术馆的馆长表达了国博欢迎昂布罗修的收藏在国博展出,尤其是像达芬奇这样珍贵的手稿资料。我觉得这一点是让我感到自己挺了不起的。能够因为我的进来把很多资源和对话真正联系起来。

艺术中国:昂布罗修美术馆馆长Alberto Rocca说您在这里办展不是偶然,您是否也觉得是一种缘分?

艾敬:是很深的缘分。我觉得自己资历也太浅,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作品,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可能是因为我勇敢吧。大家都很相信我,也是因为我有很大的激情和热情。比如中南机械他们都是接国内外的订单做机械零件那样的工作,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艺术装置,所以我能把他们说服,让他们做这个。这是第二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我提了很多意见,厂长立刻下令在最短的时间用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版本,当然我们现在觉得如果有下一个版本还会更好。也是因为大家对我的支持。我去当地烧陶瓷,在邯郸磁州窑艺术馆,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技术的帮助。

艺术中国:未来您与世界其他文明有哪些对话的计划?

艾敬:在做昂布罗修美术馆展览的时候,我回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去看了一些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的作品,做了一些记录,我在观察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信息传达出来。然后我又来到意大利六七个城市,十天里看了四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以文艺复兴期间建的为主。当然,一定少不了参观了很多教堂。我的展览一定会是去学习和研读与当地相关的艺术文化,人文地理等特色。我的巡展不会是一个拿着以前作品的巡展,而是根据国家城市,文化特质的不同,所有条件碰撞出来的交流。我觉得巡展的意义就在于此。所以你看我在上海的展览也是做了很多新的作品。我想未来的艺术巡展都是这样的,是一个文化之旅,艺术创作之旅。我希望自身的创作能够跟当地的文化产生某种对话,某种交流,某种关联。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