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击破东西抽象的异同
展览:“道茨的意念抽象——马列维奇黑方块之后......”
PSY ART of Dozhd: after Malevich’s Black Square…
艺术家:谢尔盖.道茨先生 Artist: Sergey Dozhd
策展人:黄梅博士 Curator: Dr. Mei Huang
执行策展人: 艾海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3号厅1层
Venue: 1/F Exhibition Hall of Building 3, Today Art Museum
展览时间:2015.6.19 - 6.30 Duration: 2015.6.19 - 6.30
开幕时间:2015.6.19 15:30Opening Ceremony: 2015.6.19 15:30
学术研讨以及开幕式安排
时间:周五,2015.6.19 地点:今日美术馆3号厅1层
研讨会(仅限研讨嘉宾与特邀媒体)
由于现在的研讨会不发言的各位大多在看手机,所以本次研讨打破“座谈”的常规,在展览现场”动态“举行。
13:00,到达,自由观看展览。
13:30至15:30,由策展人黄梅女士简单介绍展览,并介绍俄罗斯艺术家与嘉宾、各位到场专家、媒体。各位学者可以面对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媒体采访,互相交流。
开幕式(来宾与媒体)
15:30,之后,自由研讨继续到17点。
参与研讨的俄罗斯学术嘉宾:
展览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 谢尔盖•道茨
Artist, Academician of Russian Art Academy Sergey Dozhd
Сергей Дождь, художник выставки, академик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искусств
列宾美院院长 谢苗•米哈伊洛夫斯基教授
President of Repin Academy of Fine Arts Prof. Semen Mikhaylovskiy
Семен 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ректор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художеств им. И.Е. Репина
马列维奇孙女 依维娜•马列维奇女士
Kazimir Malevich's Granddaughter(Grandniece) Ms.Iwona Malevich
Ивона Малевич, родственница Казимира Малевича
列宾美院当代艺术史教授 叶莲娜•波洛夫斯卡娅女士
Professor of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at Repin Academy of Fine Arts Ms. Elena Borovskaya
Елена Боровская, профессор кафедры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художеств им. И.Е. Репина
德国柏林东西当代艺术工作与促进协会 伊娜•沃尔斯泰特女士
Ms. Inna Vollstädt
Инна Воллстедт
中方研讨学术嘉宾: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美术史学家,批评家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策展人,批评家
The President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贾方舟 中国著名策展人,批评家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易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美术史学家,批评家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邓平详 中国著名策展人,批评家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彭锋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策展人
Professor of Peking University , the famous curator
王林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Professor of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王南溟 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The famous curator, art critic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批评家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critic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批评家
Professor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中国著名美术史学家,批评家
Director of art and foreign art research,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徐虹 中国著名美术史学家,批评家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王春辰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著名美术史学家,批评家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 famous curator, art critic
杨卫 中国著名策展人,批评家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盛葳 中国青年著名美术史学家,批评家
Famous Chinese youth art historian and critic
展览与研讨背景
“如果不深度理清西方抽象的系统与精神,中国抽象的概念就含糊不清;如果不与世界当下的抽象现状交流,中国抽象也只是自说自话;如果建立不起中国抽象的学术概念,中国当下的抽象也还是散沙一盘”,带着这三个对当下中国“抽象热”的提问与建树性期待,刚刚策划了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 - 谭平对话卡斯特利”的自由策展人黄梅博士,又带来了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道茨的个展:“道茨的意念抽象——马列维奇黑方块之后......”,成为2015上半年一个回溯抽象本源,展望抽象国际未来的压轴展览。黄梅女士重磅邀来高规格嘉宾列宾美院院长 谢苗•米哈伊洛夫斯基教授、马列维奇孙女 依维娜•马列维奇女士、列宾美院当代艺术史教授 叶莲娜•波洛夫斯卡娅女士等,以此展开与中国美术界理论精英们(邵大箴 、易英、贾方舟、王端廷、彭锋、张晓凌、王林、王南溟、杨卫、王春辰、邓平祥等位)的巅峰锐利研讨,道茨的绘画“其基本原理来自标准的西方绘画史延续下出现的抽象概念绘画,可是他开创的“意念抽象”强调对内在世界的发现以及向深层潜意识寻找艺术原动力,这很符合东方艺术哲学原理。于此,道茨的“意念抽象”艺术中国之行就变得特别有意义起来,在形式上可以让中国观众近距离领略俄罗斯抽象艺术的最前沿形态,又能通过对内在意念的探讨消解地域艺术史差异产生的审美学术隔阂。”(叶莲娜•波洛夫斯卡娅)。与中国当下的抽象形成对比与交流。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道茨艺术孤旅三十年,是一位独行者。他没有追随欧美当代艺术的时尚形式和方向,没有追随曾经被西方极度推捧的俄罗斯政治波普,没有承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实,而是从俄罗斯前卫艺术的传统出发,坚守自己的艺术立场,毫不避讳地为自己贴上“抽象的标签”。他从1980年代起开始潜心研究马列维奇、毕加索、康定斯基、罗斯科等,也是在这一阶段创作了最早的一批意念抽象绘画作品,但是他并没有急于发表,不可思议的是,道茨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历经三十年后才开始亮相他的作品。2012年道茨所著《意念抽象:拓展抽象空间》("PSY Abstraction: Expanding the Space of Abstraction")专著出版。至此,他在创作与理论两方面完整地创立了自己的“意念抽象艺术(Psy Art)”,通过创造抽象新空间赋予精神以新的呈现,作品涵盖素描,绘画,装置,影像,摄影,近年来道茨的作品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展出,很快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
道茨的作品有三大特点:一,道茨赋予形状、色彩与涂层以观念;二,道茨命名他的所有作品,三,道茨运用强光
道茨指出人们还没有足够充分地理解抽象的艺术表征,以为抽象艺术的创作方式非常简单,以至于产生了许多无题绘画作品或仅有编号的绘画作品,道茨为他所有的作品命名,命名是他创作心路过程的一个结果,他还用文字阐释他的作品创作内涵。道茨认为,迄今为止,对未知的描绘还未以他所期望的形式呈现。为了更进一步的进行抽象创作,有必要扩展对内心现象的运用,这包括感觉、直觉、意识、潜意识、创造力。道茨发现了一个可以描绘和整合所有这些心理状态的概念——“意念”(”PSY”),并把它作为其艺术创作的哲学基础。推出了自己的“Psy Art 意念抽象艺术”理论及作品。
对于道茨来说,他用正方形(一个逻辑符号)去描述思想,三角形为直觉,圆形为感觉和情感。它们的结合形成了复杂状态的基础。从有形到无形的通道即是从内部到无穷的通道。对于色彩,道茨自己说:我不去感觉色彩,观念对我来说更为重要。色彩会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出现,去完成观念,每个想法均会与一种色彩对应。冷色调代表直觉过程,可以快速直接地穿透我们的意识。暖色调意味着感觉,当它们蔓延便开始温暖周围的空间。此外,黄色和白色代表着理解。在另一个层面上,颜色可以描绘出精神状态,这或许是复杂的,并要从复杂的色调中找到其表征。此外还有诸如非色彩的情形。这里不再突出颜色,因为“观念的饱和度”("colorfulness of the idea")才更重要。为了达到非色彩,道茨在创作中经常会先使用一遍涂层,然后再将其刮掉。这个过程会重复很多次,直到仅存一点色彩暗示;一种无法被定义的色调,有时加上强光,渲染出强烈的、深远的、神秘的氛围。
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是道茨作品第一次以个展的形式登陆中国。我策划的“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 - 谭平对话卡斯特利”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落幕,时隔不到一个月,“道茨的意念抽象 - 马列维奇黑方块之后......”在今日美术馆开幕,两个展览前后举办是展期被安排得偶然,“抽象热”目前在中国的兴起是人类创作与欣赏从具象、写实、再现走向非写实、表现、抽象的必然进程,但是抽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在全球如同马列维奇的黑方块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中国的“抽象热”必须冷静地面对西方抽象的“峰值已过”转态,再次进行艺术的“自由选择与突破”。
“道茨的意念抽象艺术展”是一个艺术立场自由选择的精彩案例, 它带有俄罗斯文化的特色,与中国当下的抽象形成对比与交流。道茨研究潜意识,作为此次活动的俄罗斯嘉宾,列宾美院当代艺术史教授 叶莲娜•波洛夫斯卡娅女士撰文指出: ”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家也一直耕耘在这条内在求索的艺术思辨道路之上。中国艺术强调的神韵就是一种没法在物象层面直接叙述艺术原理。基于这些原理,我想道茨的意念艺术说与中国人文强调的内观之法之于艺术上的一贯运用,极可能有异曲同工的效用。本来,基于艺术史传承的不同,抽象艺术概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国内的抽象艺术一直就有到底是“抽象”还是“意象”之争辩,鉴于没有完整的现代主义艺术史阶段做为过渡,很多学者不承认中国存在有所谓来自西方艺术史概念的“抽象艺术”,而另一类学者又认为中国艺术一直就有着意在物象之外的内在精神之美,这就是“抽象”概念的本意,中国艺术一直就包含有抽象的意味。道茨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样争议的僵局,他的绘画其基本原理来自标准的西方绘画史延续下出现的抽象概念绘画,可是他开创的“意念抽象”强调对内在世界的发现极其向深层潜意识寻找艺术原动力,这很符合东方艺术哲学原理。于此,道茨的“意念抽象”艺术中国之行就变得特别有意义起来,在形式上可以让中国观众近距离领略俄罗斯抽象艺术的最前沿形态,又能通过对内在意念的探讨消解地域艺术史差异产生的审美学术隔阂。”
期待您参与这场跨国抽象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