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之所见

时间:2015-03-10 16:43:35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文/包林

去年十月,“艺术中国”和“图腾树”两机构联手策划了去新西兰的写生旅行,项目叫“画所未见”。去南半球画画,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岛国,“画所未见”的命题是成立的,它是此次行动的唯一理由。

都说新西兰可以让时光回流,从北京的秋出发,到了那里便是春,没有霾。我们的目的地是南岛的昆士顿(皇后镇),这是一个湖泊、峡湾、森林、雪山和牧场环绕的小镇。在湖湾码头旁的公园里,1860年第一位定居此地的英格兰人William Gilbert Rees被立碑纪念着,而从1870年起,许多广东人也陆续到了这里,在附近一个叫“箭镇”的河流浅滩边淘金,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人则开拓了这片土地。箭镇也是见证,大不列颠与天朝的移民各自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见证,让我在此徘徊,开始了第一幅写生。

随后的日子里,我因腿伤滞留在法兰克顿湾半山腰的住所,因日照与北半球相反,面朝南的露台背阴,这倒好观景:面前的瓦卡蒂普湖映衬着云,日光投射这云,云则投下流动的影,暖褐色的山腰托着山尖黑色的岩,岩上披着皑皑的雪,而到了山脚,成片的新绿早已在撒欢了。

我注视那些斑驳的影、黛蓝的水、山间的云,但却跟不上它们的变幻,原来写生的套路不适应了,我得放弃那些物象起伏产生的明暗层次,尝试用大块分割的冷暖色来构筑画面,就这样渐渐地上手了。后来,在东边的海耶斯湖畔,我们做了一次交流展,来的大都是当地文化官员或艺术家,我知道,新西兰人也好奇,也想见中国人的画所未见。即便这样,在写生团队的众多作品面前,仍有人问:谁把那些“未见”画下来啦?

若是在流行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就会有高人出来说:不是要画我们没见过的,而是要画我们不可能见到过的东西,这是什么呢?我想只能是观念了。其实,在那种没有PM2.5的环境里,我不知道该如何画出我之所未见,而在当代美术史中,我知道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有点虚头巴脑的观念已经搞死了不少艺术家。因而,观念不如眷念,我以为在新西兰写生的过程是接地气的过程,接新西兰的地气也挺好,那儿的人、畜都很悠然健康,我得画我之所见,于是就有了这些比较粗糙但还滋润的收获。

写生是对大自然的点赞,也是对自己的点赞。当经过南阿尔卑斯山脉,横渡库克海峡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神奇,能够画我之所见,特别是能够面对一片山水反复地画我之所见,回想起来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我将碎片般的观看变成一幅幅的画,串起来,至少可以见证那段难得的日子。

(包林 2015元旦补记于望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