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我的东西》

时间:2014-12-03 20:12:40 | 来源:艺术中国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洪浩

    1965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职业艺术家。部分个展:2013年,洪浩,中国,北京,佩斯北京;2004年,阅览室,美国,纽约,前波画廊;2003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法国,阿尔勒;部分联展:2013年,水墨,美国,纽约 大都会美术馆;2011年,全球的当代: 1989年之后的艺术世界,德国,ZKM当代艺术馆;2010年,此处彼处之间:当代摄影的通道,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2008年,书/书架,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2007年,旅程,美国,纽约 大都会美术馆;2006年,2000年以来的版画艺术,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第五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澳大利亚,昆士兰,昆士兰美术馆;2005年,城市重视: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广州,广东美术馆;2004年,过去将来-中国当代摄影,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The Chinese—中国的摄影和影象,沃尔夫斯堡博物馆;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爱尔兰现代美术馆;200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广州,广东美术馆;2001年,首届成都双年展,中国,成都现代艺术馆;2000年,上海双年展,中国,上海美术馆;1998-2000年,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P.S.1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年,变化: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瑞典,哥德堡艺术博物馆;1993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悉尼当代美术馆;1988年,第19届阿尔勒摄影节,法国,阿尔勒。

洪浩《我的东西》

    在今天的现实中,人与物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互为依附的关系,这种关系构造了我们今日生存里诸多方面的形态。我觉得需要思考:现在我们是以怎样的方式来生活,这样的方式是社会意识造就的,还是我们自身的需求,它对我们在价值判断的影响是什么,我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的考虑,让我开始去观察自己的日常生存,并在2001年用扫描实物的方法,将我生活里的消费物质按年份进行一个图像的盘点,我想用还原的方法,展现出在当下物质与生存之间的粘连关联。

    在这个系列里的图像都是与我有关,它们源于我的生存经验中,因此,作品是一个自我观察的结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象记帐一样,把自己当日的消费物品一件一件地放进扫描仪里,扫描后再将它们作为电子图像分类保存在电脑文件夹中,并待到来年再做集锦联接。这是一个日复一日的工作,如同修行者的功课,我认为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内省的愿望。在图像的呈现上,我想把这些物质能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一个平面内,并让图像呈现出一种蔓延的无边界的感觉,就像是在记录一本流水账。

    这个系列我是利用实物扫描与计算机合成来执行的作品。工作中我发现。这个过程在对客体呈像的途径上,如人、媒体和客体三者在工作中的关系,在客体呈现的客观性以及视觉的感性上,是有许多自身的特点,首先,它必须有一种触摸,比如我把这些东西拿来放在扫描仪上面的动作。其次,扫描仪在工作中与对象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方式,这让图像可以和实物保持一比一的等比关系,输出后作品中的物品尺寸也是原比大小,而且细节是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它有着一种强烈的证据感,证据感是一种客观化,这只有是扫描仪能够做到最准确的。另外,扫描的特点可以将影像平面化,使图像里的物质之间失去了那种主与次、先与后的关系。这些特征让我在作品中可以把它们引向美学的层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