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展览

刘国松:白线条勾勒国画新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9-01 10:16:17 | 文章来源: worldjournal.com

南海艺术中心8月9日至9月13日举办 「Rebel as Creator 破‧立—刘国松师生展」,展出现代水墨画大师刘国松师生近作共19幅。刘国松于开幕日发表「挑战与创新—我的山水创作」演讲,回顾艺术生涯及创新历程。

刘国松祖籍山东,1932年生于安徽,1949年定居台湾,1956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继而创立「五月画会」,发起现代艺术运动。他提出的「中国画现代化」主张,影响遍及两岸。他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在大陆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作品获68所世界级博物馆收藏。

刘国松从14岁起学习国画,大学期间受「艺术来自于生活」理念影响改习西画。他表示,国画在19世纪前领先西方绘画,因缺乏创新逐步被西画赶上。他认为,国画改革停滞不前有其历史原因。「1919年全国掀起五四运动,虽然领导者蔡元培强调艺术改革的重要性,但五四运动改革成果最终只体现在文学层面。」

刘国松说,蔡元培为鼓励国画改革,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国立艺术院」,从欧洲邀请国画大师林风眠担任院长,虽然艺术院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师,但随著抗日战争爆发,师生的创作焦点转向「抗日漫画」,国画改革的进程就此中断。

刘国松和几名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校友在1957年创立「五月画会」。60年代,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复院,珍贵文物公开展出,刘国松被古人精湛的技艺所震撼,不愿看到国画就此落寞,决心重拾国画创作。

刘国松说:「重新拿起毛笔作画让我经历短暂的苦恼,传统画法已经生疏,又不知如何创新。我将这段时期称为『临产前的阵痛』。」他表示,毛笔技法经历千年,很难再创新,因此他将思路转到作画的宣纸上。刘国松决定採用粗树皮製成的宣纸,上色后揭去树皮,留下没有上色的纹路。他说:「中国画上千年从未有过白色线条,而画家们推崇的阴阳二元论,正是要透过黑白两种线条同时存在来体现。这成为我日后创作的目标。」

刘国松表示,国画创新除技法创新外,材料开发也是创新。他认为,「画室」不应只是作画的场所,应是艺术家的实验室。「人类文明由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组成,科学家在实验室创造出物质文明,画家在画室创造精神文明。」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