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展览

2014年上海明圆水墨艺术年度邀请展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8-26 12:59:2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4年上海明圆水墨艺术年度邀请展策展人彭莱女士针对展览对王晓辉教授提出的问题

Q/A:

1、艺术创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成长。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在成长中似乎总是被社会左右着,被灌输、被思想让自己活的不真实,这算是一个不高的艺术起点。通过绘画的方式做到自我,思考自己在想什么,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才是自己真实的表情等等,是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心历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可以说艺术让我学会把握直觉与乐于探索,学会了自己去思想,让自己变的越来越真实起来。

2、你如何定位自己的艺术作品?

艺术与社会与当代的关联是紧密的,但作品最终所体现的就是艺术家以个性独立的思考去解读和表达这种关联的存在,如果你是多数人所釆取的思考方式,做为艺术家就该做自我检讨了。因此,作品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用来自我检讨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终结,也没有真正完美的时刻。不同时期的作品加在一起能表明自己在成长,在不断成熟着才是一种完美。

3、对你来说,“水墨”是怎样的一种东西?

一种技法,一种传统,还是别的什么?水墨是如何传递语言的媒介,其本身并不构成话题,只有遇到了传统绘画媒材,水墨的问题才能形成话题。

4、你更喜欢被称为“水墨画家”,还是“国画家”?

对于两个概念,我更在乎这两个话题背后实质性问题,既如何应用传统材质实现个性语言的视觉突破,用心于作品本身比定义概念有意义。

5、你认同现下流行的“新水墨”这个概念吗?它是对某种创作群体或者现象的有效概括吗?

被称做什么不重要,甚至作品属性本身也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生存状态以及与你相处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你表现的足够真诚。对待艺术讲"创新"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我从不看好这个词。我只在意自己用水墨都做了什么?接下来还能怎么做?

6、你如何看待自己与前辈艺术家,特别是“实验水墨”一代的关系?

在我们文化范畴中的艺术一词至今没有形成一种有共识的概念,有太长的时间不去尊重传统也有太多的时间在误读传统,因此说,中国的现当代艺术还远没有成熟,一切都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与学习前辈的经验自是前提,而接下来去怀疑与实现个性探索更是一个学术问题,包括𣎴断的怀疑和检讨自己⋯。

7、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艺术不是为了技术,但对架上绘画而言没有技术含量的艺术是不存在的⋯,传统给予后人很多,但最难的令今人最困惑的却是技艺本身。不过传统是一个大范畴,大到就像是你的影子,不管你是否在意它,它都在那形影相随。

8、你如何理解水墨对当代精神的表现?

一个语义会由于所处语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效果。当代精神本身就是一个有歧异的概念,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谁人定义?何以定义?所以,解读当代精神的最好方式是以个人的艺术态度去定义,而不是方式本身。

9、近两年来,中国水墨艺术的市场突然火爆起来,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制造大师的时代,巿场自是火爆的,制造可以产生你想要的财富,却无法拉近你与艺术的距离。

10、你觉得当代水墨艺术创作中有没有值得警醒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问题?1、以继承的名义制造传统。无论是哪个层面的艺术创作(临习除外),不断的重复自己或是复制他人,其潜在的动机都是为了讨好他人,而不是在传达自我,失去了自由表达,自然也就体尝不到创作的快活⋯。2、以传统的名义制造大师。现实中那些遵循文统、道统的斯文人不受礼遇并不可怕,其实最可怕又可悲的是那些极其功利且利益熏心的人,大谈国学与传统时却被热捧⋯ 。两种形态都是现今文化生态中「伪造」的结果,二者都是在为光大传统帮倒忙。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