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展览

曹吉冈:在绘画上留下一种余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7-15 13:20:0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曹吉冈选择了坦培拉这种古典油画的材质,但这种材质却又最好地回应了水墨渗染与晕化的触觉与味觉感知诉求,因为坦培拉的画法在技法上要求反复做底,不断打磨,让每一次的痕迹都余留下来,因此形成了一层层透明的痕迹,如同水墨晕染留下的痕迹,似乎每一次打磨都是对消失之物的挽留,仅仅是余痕的不断覆盖。因此,当曹吉冈去画一幅看似风景的作品时,面对一堆山石时,在绘画上却仅仅留下一种余象,这就是他独特地把山石风景以水墨晕染的笔法加以虚化,有时候看到的就似乎是一幅古典宋代的水墨画,画面上大量墨痕流淌下来,整体的气象上保持风景与山水的恢弘气势,似乎就是水墨画经过时间的风化之后留下的一些抽象性的墨痕与墨影,还在呼吸,还在蠕动。

这种余象化的观照方式,让石块有着虚化与厚实的触感,有着渗染与塑造之间的张力:一方面,看似虚化,因为反复的冲淡,以及局部的抽象化处理,画面似乎被一种苍茫而浑然的气息所笼罩,恢弘而沉着;但另一方面,石头质地的触感却又在反复罩染中得以保留,山石有着明确的轮廓与形态,有着强烈的雕塑感,因此虚化并不简单是薄化,也是虚厚,有着内在的厚度,这也是坦培拉带来的强度,与水墨材质不同的地方。但曹吉冈却不可思议地结合了二者。曹吉冈对坦培拉的使用,保留了西方古典绘画技术的细腻与造型,让颜料沉浸进入到布面里面,不同于油画比较注重强烈的表面光感,曹吉冈发现坦培拉更为沉静内敛,更为对应于自己对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那种品质,而且在坦培拉的透明与光滑的触感中强化水性与渗染的水墨性,既能渗化又能造型,在回应着塞尚所面对的疑惑——古典造型的持久坚固性与印象派视觉的模糊变化性,而找到了他自己的解决方式,而且有着温润的玉质感,又是与西方的珐琅触感不同的。

让自然的石块在保持自身的气骨时,还自然地飘散,坚硬的石头开始离散,如同被风吹散,在一片零落的素白中,活化了传统“石如云动”的气感,如丝如缕,化实为虚,化石为雪!这是自然的活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