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自然界充满温情,他们行走大地,遥看星空,环视万物,对照自身,明心见性,体察生命存在的意义。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冥想自然与个体生命的联系,他们注重日常体验,从生活中获得真知,悟出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画家杜大恺的作品追求平凡事物内在的精神,画面呈现朴素的优雅。表明人的心灵和情感赋予日常诗意因而获得自由的历程。同时也说明“现实主义”之风影响中国后的反应,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关怀激活传统,使他的作品由于历史的滋养而广大深刻。就如一川流水,沿路汇集万溪,终将成就大河大江。
刘巨德因重新解释中国画“知白守黑”、“知黑守白”的关系而提炼出简劲的现代形式感。他对光影效果有独到的阐释,但他画中的光不仅是外部世界的光,中国毛笔和水墨在宣纸上的勾描渗化,产生黑白对比的“光影”效果。构成物体的墨线在明亮背景前如浓重“阴影”,观众通过“影子”联想物体的存在,那是一条由“触动”心灵之光而“见”事物真相的途径吧。这种光影的“幻术”在王玉良画中显现为更加客观的表达。画中那些石窟造像和文明遗址就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瞥,灵光闪烁的瞬间同时也无可奈何地消逝。那些“无意”飘洒的水印墨痕,如画中的花枝散叶,画家以饱满的温情画出了动态而开放的“事件”过程。
卢新华采用油画材料和技法,在这群画家中是最具有“风景意识”的一个。他以诗人的眼光面对那些处于暗夜而凋零的花木,从中发现清新的辉煌和繁密倔强。遍地的野草和荒芜的原野,与他向往的神圣超凡的心境共鸣。他借助自然形象寻求一条外界和内心的通途,这是一条双向的通道,可以自由来往曲径通幽。这也注定艺术和人生关系是“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相识”因为人的有限性,“陌生”在于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林学明是六人中唯一的抽象画家,他的绘画直接地表现心灵和事物本体结构的节奏,但他的抽象来源于一种更本质的构成,最初的微粒状交织于速度的旋转中,物质在在空间形成生命,而这过程直接和心灵共鸣,产生了形式的美感。
张国兴是六人里最为“传统”的画家,那些平凡的山水和流水小舟,凸现了画家心境的宁静和超然,使人联想悠远历史中淡泊宁静的日子。宁静来源于文化滋养和对现实的认知,淡泊则是一种无世俗利害的选择和放弃。其实这已是融入现代意识的生命自觉,也是中国绘画仍然有生命力的象征。六位画家作品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显示灵动而深邃的精神韵味。都以自身的领悟和真实情感,创造着充满鲜活生命力和想象力的视觉形式。
徐虹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著名美术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