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包林:回望的风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14 14:52:0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画家在工作室创作,是职业之需,较之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画家所需素材的手段已经大大拓展,既可以从传统的素描、速写或色彩写生中获得,也可以网络图像、画册、摄影等资料中获得,然后才是精心设计和步步为营的工作。但在今天,无论是从自身的绘画经验,还是从一些老大师的艺术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写生,特别是户外的风景写生,不再仅仅是创作的手段,它自在自为,写生所产生的结果似乎不再指向创作的转换,它的存在和呈现出独立的价值,也是自身追寻的结果。

这么说的理由其实在于写生的不可复制性。无论是写生时的感受、还是写生过程中那些应急的笔触、色彩、未涂满颜料的画面以及粘在上面的沙粒、草屑和蚊虫,都显示出写生状态的当下性和唯一性。

且不谈形而上的观念,“当下”这个词是有时间性的,因为任何个体的生命都不可以循环。昨天的写生放在今天来看,只能是一种回望,回望会让当事人主动地将有关风景的画挂在墙上,邀请观者议论、分享。

应当说写生是快乐的。每当离开雾霾笼罩的城市,在清新的自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时,写生者不仅在享受这种短暂的自由,更是觉得写生应属当代生活的一种基本权利。

写生也是纠结的。每当面对眼前的风景,那些关于如何才是一幅好的风景画的种种想法便会袭上心头,还有,旁观者也会建议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画才好,这样的写生便会有些彷徨。理论上说要排除惯性的眼光,悬置抽象的观念,尚需一意孤行的定力,这定力谈何容易?在他者的眼光里,这荒谬的“定力”就是自己总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写生还会有失落感。从春天到秋天,慢慢地,调色盘上挤出土绿和土黄的颜料在比例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当白昼的时间越来越短,阳光的热量已经衰退,让人在面对风卷残叶的风景时,会产生一丝莫名的颤抖,以及画面上开始放肆的笔触。

写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驻足、回望自己的风景。

   

包林2013-10-05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