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项晓炜:加强文化交流,将中国艺术推向世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07 15:41:1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非常高兴与观众朋友见面,这次展览在英国举办,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与此同时,我们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美术馆也同时举办了一个中国古代(700-1900)绘画精品展,这两个展相得益彰,为英国乃至欧洲的观众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从产生、成熟、高峰一直到现代的发扬广大,构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艺术风景线。我相信这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不仅是对当地的英国观众,同时对在欧洲旅行和生活的中国人,也是了解中国绘画的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所次这一次我们非常高兴北京玉橄榄公司能够组织水墨中国这样一次画展,他们的做法也是帮助中国当代的艺术家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中国画界与世界的交往也是源远流长,进入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层次也越来越丰富,走出国门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在伦敦会不断的看到个展、联展、大展,使当地的观众能够很好的了解中国。但要让英国观众熟知中国绘画,我们依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有几个方向我们要密切关注:首先我们要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毕竟中国绘画是独立于西方绘画理论与传统之外的一个画种,我们自己本身的创作技法,自己的媒介、理论和审美取向,都是与西洋绘画完全不同的,西方观众了解这些东西需要有一个过程。伦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介绍中国绘画的平台,因为伦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界性的艺术舞台,我们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一些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中国的艺术品,像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伯特博物馆,还有其他的一些学院,像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剑桥的费思威廉博物馆,都收藏了大量的中国绘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伦敦是世界现当代艺术流通的中心,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索富比、克里斯蒂等拍卖行都在这个地方,中国现当代绘画在这里的流通也是非常多的,所以说我们希望国内的画界、学术界和文化机构充分认识到英国伦敦在传播中国绘画艺术、介绍中国绘画理论的重要枢纽地位,利用好这个枢纽,来介绍我们的绘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这样一个独特的作用,同时我刚才讲到,也是需要了解到个体与集体的一个关系,我们不仅欢迎画家到这里办个展,更重要的是,办一些集展,这样的话能够帮助英国的观众首先建立一个参照系,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和源流,这样能够帮助他们不仅知道现在是什么,要知道为什么到了现在这样一种状况,不仅是看到它的外形、看它的技法,更重要是了解它的人文精神有莫大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画家和机构组织更多的展览到英国来。我们期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非常好的积累,但是从量变到质变仍然有一段路要走,所以希望国内的画家和相关人士能够关注这个地方,利用好伦敦这个地方。

英国对中国的了解在整个西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在晚清的时候通过大量的文化贸易中国的很多工艺品、家具和字画都流通到英国这个市场,同时由于长期流通的原因,很多的艺术品都集散到这个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讲,英国对中国的了解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特别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艺术家把英国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很多艺术家来到这个地方,也建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国家也在这个地方加大了投入,比如2008年我们做了《今日中国》,也介绍了中国当代的艺术,其实我们中英文化交流已经跨过了以政府主办的这样一个阶段,进入了一个千帆竞发的一个阶段,所以说很多文化结构和艺术家个人都纷纷来到这里,所以政府更多的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机构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发展合作,建立长期的业务联系,尤其是学术机构之间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深入研究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审美,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绘画。同时,艺术家个人他们有创作的冲动,也有交流的冲动,所以他们也应该更好的利用各种机会,更好的在伦敦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最后一点,我们是希望,随着我们国内文化产业的兴盛和发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再这个过程中,我们资本的力量也能在合适的时候在伦敦这个地方,帮助我们的画家进入主流的画廊、拍卖行,这样的话我们的现当代创作也能在英国,乃至在欧洲和世界的收藏者中间不断的收集、流传,能够让我们的作品影像更广、流传得更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