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马得2013作品再次对装置语法的多种呈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0-24 16:26:15 | 文章来源: 艺术家官网

2013年10月19日,“首届中国国际当代装置艺术学术论坛暨2013马得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圣之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马得带来了近年来创作的近十件现成品装置作品,这是艺术家继2009年上海的个展之后,再一次对装置语法的理解与呈现。

进入圣之空间的一楼展厅,首先注意到的是由日常最寻常的塑料方凳组合而成的巨大装置《100只凳子》。100个塑料方凳个体的造型在连续重复后形成了平面化的几何形体,个体的重复形成群体的差异景观。这些方凳以现成品的方式呈现在一面展墙上,这些凳子本身是作为日常常消费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马得此次展览结束后,会重新让这些凳子回到租借放手中,实现它自己正常的功用。马得此次展览的作品都依这样的思路回到它来的地方。颠覆了艺术品进入市场的商品价值。

在塑料方凳装置的对面是由连续重复的电脑风扇构成的作品《蓝风》。与塑料凳子形成的平面方阵不同的是,有所有风扇共同吹出的风延展了作品的空间,包括每个小风扇上的四盏蓝色的灯共同形成视觉与触觉的综合感受。

当观众在展厅中行走时,地上的安装了热敏器的圆盘吸尘器开始工作,吸尘器的热敏器驱动它自动改变方向去跟随观众并由安装在吸尘器上的手机拍摄影像,通过wifi传导至平板电脑上纪录吸尘器自动行进拍摄下的影像。同样这种非逻辑、非再现的另一件作品是在墙上的电脑硬盘连接的铅笔,有硬盘的运转形成的动力使铅笔无序的运动,而墙面上形成的痕迹。

最大一件作品是以神七残害为主体的一件装置作品。这件作品有神七的部分残骸,以及残害公证书的文献,包括残骸打眼留下的碎屑被放在一个天平上称重,并最终被拍卖作为这件作品的终结。一方面是延续艺术家一贯的对于时空和生命的探究方向,更是艺术家在外太空与现实世界之间一次思考。另一方,作品提出今天人们对收藏艺术品的态度,当一块鸡血石、翡翠在消费中承载价值时,人们如何面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观念?也呈现出收藏者对艺术的态度。

最不易被发现的作品是两面墙的交汇处——墙角,被马得改造成细长的镜子。本来应该汇集消失的墙面重新因为镜子的出现重新把空间展现出来,撕开墙角的局限。对人们习惯了的视觉经验形成一种新的激活。并强化了这种被激活的视觉经验。

评论家高岭介绍马得时讲道:“马得69年生人,无锡轻工业学院毕业,毕业以后他学的工业设计,所以他对材料很懂。平常他居住在上海,他是一个苏州人,居住在上海二十多年。我是通过贾方舟老师推荐给我,大概五年前认识他,这里展出的一些作品是五年前的作品,像“塑料凳子”五年前就成型了,还有电脑风扇做的“蓝风”的一面墙也是他五年前的作品,我个人觉得他对电子元件很熟悉,一点就通,他自己这一点印象给我很深刻,因为我们都是画画出身的,你要是做一些装置、材料的东西还要请很多人会诊、出主意才能做,他自己做,脑子一想,想到哪儿就能做出来,这个本事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很快,底下还有一个机械的铅笔在墙上画,他前天跟我说做不了,马上想出来就能做出来,就跟我们说颜料怎么用一样,他知道什么东西能做马上可以做出来,大学毕业二十年,他对工业化的物件、材料触类旁通的能力是超常的,这一点我认识他几年是知道的,他不像艺术家天天画方案,他是干别的事情,有点儿像邱志杰那样超级聪明,有这种悟性,马上能用起来,而且马上能落实、能做出来,这一点他不用求别人,他自己就能做,作为装置艺术家,很多装置艺术家都要很多助手,咨询很多行业、论证才能做,他这一块是很有天分的。”

马得,作为一名观念艺术家,1995年开始从事观念影像艺术创作至今,经历了对于摄影本体的反复试验和探究,融汇了时空的转折和消解,形式和深度趋向宽广,2007年开始从事装置创作。在创作中,马得总是试图发掘现成品与装置艺术的内在有机联系,也正是因此,其创作总能被艺术家被注入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生命的要素,让观者在解读作品的同时更多的获得的是自我的生命体验。作为一个思路清晰的艺术家,马得对自己作品的个性都有很深刻的自醒,因此,无论通过摄影、录像、装置艺术等不同的媒介进行的创作,他都能将其新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式给以熟稔的呈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