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葳:理想启程的地方

时间:2013-09-27 14:59:56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30周年>系友回忆录>

盛葳

【简介】盛葳,2004年在史论系攻读硕士。中国美协成员,《美术》杂志副主编,青年批评家、策展人。

  

问:您当初选择咱们史论系的考虑是什么呢?

答:当时从地方考到北京来攻读硕士研究生,最终选择了清华美院史论系,当时主要考虑几点:一是清华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尽管清华大学在50年代的院校调整后一直以工科见长,但近十几年来,人文艺术学科发展得非常快。因此,在这里学习研究艺术史论,有着更为优厚的学术条件,除了系里开设的学习课程和研究课题,还可以自由选修、旁听文学、历史、建筑、传媒、图书文献等专业课程,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弥补之前在专业美术学院学习的不足;二是清华美院史论系自身的历史脉络和学科结构。清华美院史论系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是国内开设较早的史论系,有着比较稳定的学科结构,教学也相对系统专业,并入清华大学后,美术学专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三是导师岛子教授的专业方向,我一直比较偏好进行现当代艺术及理论研究,岛子老师在该领域是国内知名专家,让我受益很多。  

问:在史论系学习的日子里,有没有什么难忘的回忆可以分享一下呢?有没有哪个老师或同学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答:在清华美院史论系学习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岁月,很珍惜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它们一直影响着我。研究生都住在清华校内,但刚开始美院新大楼尚未建成,部分专业课在光华路老校区上,早上六点就得搭乘班车前往,夏日炎炎,冬日积雪,不少同学得带着被子上车,却很少有人误课,都很刻苦,至今记忆犹新。新大楼投入使用后,生活学习更加方便,再加上新老图书馆、美院图书馆,着实让人着迷。系里老师也都亲切,各攻专业,个性纷呈,同学间时有交流,亦有收获。我和段君是岛子老师在清华美院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岛子老师非常尽责,耳提面命,每周数次授课,实在是难得的经历,很多基本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都是从此奠定的。在人生上同样是导师,除了课堂上的言传身教,烂醉如泥也是有的。虽然毕业不少年头了,不少老师至今保持联系,亦师亦友。美院、文北楼、图书馆、公教楼、30号楼、荷塘、西操、各大食堂、小超市、五道口美食、万圣书店、奔波在美院与照澜院的“两院院士”同学们……感怀于心。  

问:我知道您现在是《美术》杂志的副主编,又是批评家、策展人,在史论系的经历对您工作的选择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答:从专业研究来看,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史论系是很重要的起点,随岛子老师主要是从事后现代理论和艺术批评的研究,后来的学习、研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展的。包括后来关注的后殖民问题、全球化问题、跨地域艺术传播的误读、艺术史的写作与改造,从方法上其实都带有很强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在清华美院上学期间,其实自己时间抓得很紧,很充实,系里的课程、外系的课程都主动尽量多的选,当然有主有次。导师的要求也很严,记得有一次导师开列了近10本书,让我和段君搞清楚“现象学”的基本脉络,两个星期写好读书报告,这两个星期是熬夜过来的,但收获很实在。学校和系里的学习资源很丰富,这是其他美院史论系难以比拟的优势,在这个平台上开阔的视野、科学系统的方法、严谨治学的态度也让一直使我受益。目前我和段君共同承担一项“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其实最初就来源于在30号楼宿舍里的讨论。因此,可以说,很多想法都是从这里启程的。  

问:史论系要举办三十周年的系庆大会了,您有什么要对史论系的老师、同学或者学弟学妹说的话呢?

答:祝贺艺术史论系成立30周年!这段历程的梳理也构成了中国美术史的重要部分。从田自秉、奚静之等诸位先生的建系史,到今天各亚学科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完善,培养了好几代美术史论人,其中有我的老师,也有我的同学,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感谢系里所有老师的教导!也真诚希望清美史论系在未来能够有更大的发展。有同学工作以后又返校攻读博士学位,祝他们一切顺利。希望学弟学妹,在这里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的起点,明白学术之意义所在,寻找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希望大家珍惜在清华的岁月,多年以后再回首时,也许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义。

  (采访:赵红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